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3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 PP. 1323-1329

Keywords: 城镇化质量,熵值法,聚类分析,空间差异,山东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城镇化效率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依据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通过系统聚类将全省17地市划分为五大类型区高质量城镇化地区、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城镇化质量中等地区、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和低质量城镇化地区。在总结、概括各类型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各地市城镇化质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References

[1]  郭叶波,魏后凯,袁晓勐.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面临的十大挑战[J].中州学刊,2013,(1):33~38.
[2]  Jackson Kenneth T. Crabgrass frontier: 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Brian Joe, Lobley Berry.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M].Berk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 1976.
[4]  Ray M Northam. Urban geography[M].New York: John Wiley&Sons, 1975.
[5]  Mcgee T G, Ira M Robinson. The mega-urban regions of Southeast Asia[M].City of Vancouver: UBC Press, 1995.
[6]  王德利,方创琳.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进展及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12,(7):15~21.
[7]  俞芳.城市化质量内涵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2,(12):96~98.
[8]  United Nations Human Habitat. 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report 2001[M].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2002.
[9]  United Nations Human Habitat. Urban indicators guidelines——monitoring the habitat agenda and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R].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 2004.
[10]  都沁军,武强.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5~8.
[11]  宣国富,徐建刚,赵静.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47~51.
[12]  王富喜,孙海燕.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J]. 经济地理,2009,29(6):921~924.
[13]  毛爱华,王富喜,孙峰华.山东省城镇化质量的地区差异测度与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8(4):347~353.
[14]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15]  李新华,王成新,王格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3(4):83~86.
[16]  代合治,刘兆德.复合指标法及其在测度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1998,(4):21~24.
[17]  张耕田.关于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探讨[J].城市问题, 1998, (1):6~9.
[18]  李明秋,郎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10,(12):182~186.
[19]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31.
[20]  国家城调总队,福建省城调队课题组.建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5,(7):15~19.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创新项目组.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EB/OL].http://iue.cass. cn/news/show.asp?ID=1855.
[22]  王德利,方创琳,杨青山,等.基于城市化质量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J].地理科学, 2010,30(5):643~650.
[23]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30(11):1931~1946.
[24]  李琪,安树伟.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同城市化质量类型划分及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54~61.
[25]  梁振民,陈才,刘继生,等.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层级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8):926~934.
[26]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5.
[27]  刘建国,刘宇.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城市研究,2012,(11):49~55.
[28]  袁晓玲,王霄,何维炜,等.对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2):38~41.
[29]  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07,14(5):37~44.
[30]  郝华勇.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实证研究[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6):76~80.
[31]  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1):16~22.
[32]  王大将,周庆敏,常志玲,等.一种新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07,(4):137~138.
[33]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152~157.
[34]  方创琳,Yehua DennisWei.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J].地理学报,2001, 56(5):561~569.
[35]  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1):113~119.
[36]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98~102.
[37]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32(5):521~529.
[38]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1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9]  山东省统计局.2011 山东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40]  王富喜.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地理, 2009,29(10):1710~1715.
[41]  方音,姚丽丽.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4):19~2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