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
, PP. 145-149
Keywords: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度,协调度
Abstract:
在现代工业经济时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地区主导经济活动方式分异的出现。因此,分散与集聚的并存已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产业集群正是无边界的信息经济中的"平滑空间上的黏滞点",这也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联的前提与基础。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含义的角度,阐述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科学的协同思想及复杂系统涌现性理论构建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总结了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协调度与系统涌现性的关系。
References
[1] | 刘卫东,张国钦,宋周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J]. 地理科学,2007,27(5):606~616.
|
[2] | 杨晓慧.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东北区的启示[J]. 地理科学,2003,23(5):542~546.
|
[3] | 周宏.现代汉语辞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820~821.
|
[4] | Valerie Illingworth.The 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
[5] | 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6] | 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7] | 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9~17.
|
[8] |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3):18~21.
|
[9] | 孟庆松,韩文秀,金锐.科技—经济系统协调模型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4):8~12.
|
[10] |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11] |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J].地学前缘,1996,3(1):1~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