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2 

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

, PP. 993-999

Keywords: 史前聚落遗址,GIS,空间形态,洛阳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史前聚落与聚落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原则,在空间上近距离相聚而形成的各种聚落群聚形态,不仅是当时人类一种普遍生活方式的反映,而且还为窥探和研究史前社会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个视窗与平台。以中原核心地区洛阳地区(以洛阳盆地为主)为例,作为史前聚落群聚形态和社会演变的代表与典范展开研究。以仰韶文化时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洛阳盆地为研究重点,基于GIS技术对该地区已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的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空间相互关系、以及与地形、地貌的空间关联等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分析,并充分挖掘空间及属性信息,揭示“聚落群”与“聚落群团”的组织形态特点,辅助分析该地区聚落形态和社会演变规律,为史前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空间分析支撑。

References

[1]  裴安平. 史前聚落的群聚形态研究[J].考古,2007,(8):45~56.
[2]  武慧华,杨瑞霞.基于GIS 的聚落考古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9):125~126.
[3]  赵春青.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演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 基于空间分析的史前郑洛地区连续文化聚落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49~65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洛阳盆地2001~2003 年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2005,(5):18~37.
[6]  靳松安,张进.论自然环境对河洛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J].中原文物,2004,(4):31~35.
[7]  钱耀鹏.史前聚落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2,32(4):417~420.
[8]  马荣华,蒲英霞,马晓冬.GIS 空间关联模式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 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6):139~141.
[10]  WarrenR E. Predictive modeling of archaeological site location:a case study in the Midwest[C]//Allen K M S, Green S W,ZubrowE B W.Interpreting Space: GIS and Archaeology, London:Taylor& Francis, 1990.
[11]  Kohler Timothy A, Sandra C Parker. Predictive Models for ArchaeologicalResource Location, Advances in ArchaeologicalMethod and Theory [M]. Academic Press, NewYork: 1986,(9),397-452.
[12]  刘博,张虎勤.浐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人地关系特征因素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2):10~15.
[13]  王榕勋.沭河上游流域考古GIS 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1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 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 等.河南灵宝铸鼎源及其周围考古调查报告[J].华夏考古,1999,(3):19~42.
[15]  Ellis L. Archaeology Method and Theory[M]. New York:An Encyclopedia,Garland Publishing, Inc.,2000.
[16]  许顺湛.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J].中原文物, 2001,(5):19~28.
[17]  陈星灿,刘莉,李润权,等.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J]. 考古学报,2003,(2):161~218.
[18]  郭伟民.论聚落考古中的空间分析方法[J].华夏考古,2008,(4):142~150.
[19]  Clarke D L. Spatial Archaeology [M]. London: Academic Press,1977.
[20]  李龙.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J].中原文物,2008,(3):29~35.
[21]  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 洹河流域区域考古研究初步报告[J].考古,1998,(10):13~22.
[22]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3]  陈楠,汤国安,刘咏梅,等.基于不同比例尺的DEM地形信息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2):237~240.
[24]  汤国安,杨勤科,张勇,等.不同比例尺DEM 提取地面坡度的精度研究——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试验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53~5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