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科学  2012 

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回顾与研究展望

, PP. 1214-1219

Keywords: 信息,信息地理,南京大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信息地理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地理学问题,包括信息传播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结构及其空间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以及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地理学问题等。南京大学系统性的展开了信息地理学的研究,并深植于传统的优势地理学科,形成信息时代空间的形态、信息时代的空间效应、数字与信息城市、信息技术与旅游、信息时代的居民行为活动5个重点研究领域。面向全新的移动信息时代,以及信息地理学在社会文化及人文方面的研究不足,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面临五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深入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移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行为地理研究、信息技术与旅游结合的地理学研究、移动信息时代的智慧城市研究、物联网的地理学响应研究。

References

[1]  甄峰,顾朝林.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2]  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捷,周寅康,都金康,等.信息地理学研究二题——信息时代地理空间的历史定位及空间联通性初探[J].经济地理,1997,16(增刊):11~17.
[4]  顾朝林,李满春.“数字城市”研究漫谈[J].城市规划汇刊,1999,(5):25-27, 58~80.
[5]  陈曦,翟国方.物联网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初探——以长春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0,30(4):529~535.
[6]  甄峰.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3):16~26.
[7]  张楠楠,顾朝林.从地理空间到复合式空间——信息网络影响下的城市空间[J].人文地理,2002,17(4):20~24.
[8]  甄峰.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  沈丽珍,张敏,甄峰.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观及其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25(2):20~23.
[10]  沈丽珍,顾朝林,甄峰.流动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 5):26~32.
[11]  刘慧,甄峰,梁作强,等.信息化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7,27(4):547~552.
[12]  刘慧,甄峰,周红生.南京市信息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78~80.
[13]  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67~76.
[14]  甄峰,顾朝林.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15]  甄峰,曹小曙,姚亦锋.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5):40~45.
[16]  甄峰,朱传耿,赵勇.信息时代空间结构影响要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98~103.
[17]  刘晓霞,甄峰,张年国.信息时代区域空间结构成长机制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155~158.
[18]  翟青,甄峰,童雅娟.非洲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地理格局差异研究及对策[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3):119~128.
[19]  魏宗财,甄峰,张年国,等.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地区个人联系网络演变——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4):82~88.
[20]  甄峰,朱传耿,穆安宏.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区域城市现象[J].现代城市研究,2002(, 2):56~60.
[21]  甄峰,翟青,陈刚,等.信息时代移动社会理论构建与城市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2,31(2):197~206.
[22]  张捷,温明华.市县旅游业信息管理规划初探[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 4):15~18.
[23]  张捷,温明华,吕淑菲.知识经济与21 世纪旅游、闲暇业[J].旅游学刊,1998,13(4):45~47.
[24]  程绍文,张捷,梁玥琳,等.我国旅游网站空间分布及动力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2):75~80.
[25]  叶嘉安.微型计算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限制[J].城市规划,1987,11(6):23,34~37.
[26]  季增民.信息地理学初探[J].人文地理,1989, 4(3): 17~22.
[27]  甄峰,魏宗财,杨山,等.信息技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以南京为例[J].地理研究,2009a, 28(5):1307~1317.
[28]  张捷.互联网时代的地理学展望[C]//李小建.区域研究新透视.石家庄: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61~68.
[29]  甄峰,黄春晓,张年国.西方信息港发展以及对中国信息港发展的思考借鉴[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2):40~43.
[30]  张捷.空间概念的演化:物质的,地理的抑或是精神的? [C]//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8~84.
[31]  张捷,顾朝林,都金康,等.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2000,20(4):368~374.
[32]  张捷,都金康,张兆干, 等.网上“情绪符号”(Smilies)的地理学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10~15.
[33]  Zhang J. Response of regional tourist flow to informationalspace-example of Jiuzhaigou Valley[C]//Zhao J, Huang W V.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business: Unlock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Global Technology,Wuhan,China,2008:3113-3118.
[34]  甄峰.信息时代区域发展战略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1(, 6):61~64,80.
[35]  甄峰,张敏,刘贤腾.全球化、信息化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24(6):748~752.
[36]  段学军,顾朝林,于涛方.“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33~38.
[37]  甄峰,罗俊彦,张苏梅.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9(, 3):12~14,79.
[38]  张年国,甄峰,王娜.中国城市规划网站空间分布及其差异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6):557~561.
[39]  张捷.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新旅游及旅游规划更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391~395.
[40]  张捷.科技与旅游发展[J].旅游学刊,2004a,19(3):6~7.
[41]  张捷,温明华,刘泽华,等.信息通信技术与旅行旅游业研究发展趋势——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IFITT)11 届大会综述[J].旅游学刊,2004b,19(3):93~94.
[42]  张捷,张进,刘佳.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科学技术与旅游业结合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5,19(1):12~16.
[43]  Zhang J.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tourism web sites[C].Frew A.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tourism 2004.Wien & New York:Springer,2004:391-400.
[44]  Liu J,Zhang J,Wall G.The geographical space of China’s tourismwebsites[J].Tourism Geographies,2008,10(1): 66-80.
[45]  Cheng S,Zhang J,Fox D,et al.Study on Chinese tourism websites distribution and online marketing effects[J].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2010,6(4):307-321.
[46]  张捷,刘泽华,解杼,等.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4):493~499.
[47]  魏宗财,甄峰,姜煜华,等.信息化影响下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家庭联系网络演变——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b,16(3):50~5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