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近10a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 PP. 935-941
Keywords: 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东北振兴
Abstract:
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具有人地相互作用短时限、高强度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系统评价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特征,结果显示①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呈波动减小趋势,生态环境状态逐渐趋于好转,生态环境响应得分降低,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②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但生态环境演变的省际差异显著,同时环境改善效果与生态建设成效差距突出;③近10a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显著的时间、空间、结构特征。并从重点工程实施、区域组织协调、环境治理投入、产业结构演变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演变的成因,最后提出相应措施。
References
[1] | 段海燕,陈英姿.东北三省资源环境基础的比较分析
|
[2] | [J] 地理科 学,2009,29(2):161~166.
|
[3] | 刘艳军,王颖.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演化及其资源环境影 响
|
[4] | FAO. Land quality indicators and their us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
[5] | [R] Rome: FAO, 1997:4-5.
|
[6] | 郭旭东,邱扬,连纲,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 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7] | [J] 地理科学,2005,25(5):579~583.
|
[8] | 周炳中,杨浩,包浩生,等.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中的应用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
[10] | [M] 北京: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4~2011.
|
[11] |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
[12] | [R] 沈阳:辽宁省环 境监测中心站,2004~2012.
|
[13] |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吉林省环境质量报告
|
[14] | [R] 长春:吉林省环 境监测中心站,2004~2012.
|
[15] |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黑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
|
[16] | [R] 哈尔滨:黑 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04~2012.
|
[17] | 陈雯,张平宇,张小雷,等.中国典型地区人文-经济地理研究 进展与展望
|
[18] | [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38~1547.
|
[19] | [J] 经济地理,2012, 32(5):37~42.
|
[20] | 刘文新,张平宇,马延吉.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态势及其可持续发 展对策
|
[21] | [J] 生态环境,2007,16(2):709~713.
|
[22] | 宋玉祥.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
|
[23] | [J] 地理科学, 2002,22(6):655~659.
|
[24] | 王丽,黄元仿,庞圣杰.基于PSR框架的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
[25] | [J] 土壤通报,2009,40(5):981~985.
|
[26] | [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5):54~548.
|
[27] | 邱微,赵庆良,李崧,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 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
[28] | [J] 环境科学,2008,29(4):1148~1152.
|
[29] | 高珊,黄贤金.基于PSR 框架的1953~2008 年中国生态建设 成效评价
|
[30] | [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2):341~350.
|
[31] | 陆大道.关于东北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
[32] | [J] 北方经济, 2005(, 4):5~11.
|
[33] | 陈群元,宋玉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
[34] | [J] 环境科学动 态,2005,16(3):16~18.
|
[35] | 于娇.基于P-S-R 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
|
[36] | [D] 吉林:吉 林大学,2008:4~5.
|
[37] | 车晓翠,张平宇.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 价
|
[38] | [J] 经济地理,2012, 32(5):99~103.
|
[39] | 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态研究
|
[40] | [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2):34~37.
|
[41] | 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 用
|
[42] | [J] 资源科学,2004,26(1):113~118.
|
[43] | 吴玉鸣, 柏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 动分析
|
[44] | [J] 地理科学,2011,31(12):1474~1479.
|
[45] | 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
|
[46] | [J] 地理科学,2012,32(5):521~529.
|
[47] |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
|
[48] |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1.
|
[49] |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统计年鉴
|
[50] |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1.
|
[51] |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
|
[52] |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011.
|
[53] |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78~83.
|
[54] | 陈英姿,王宪恩.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