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沉积学报  2011 

次生孔隙带预测新技术及其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应用

, PP. 207-216

Keywords: 次生孔隙,有机酸,碳酸,压实作用,储层预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次生孔隙成因机制复杂,控制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众多,综观各种理论,从机理上看,砂岩的溶蚀及次生孔隙的形成都可归结到与有机酸及无机酸有关。目前,国内外对次生孔隙带的定量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碎屑岩层的埋藏作用,对储层物性有双向的作用一类是负向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另一类是正向作用,即使储层物性变好。本研究结合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分析了次生孔隙的主控因素,认为研究区次生孔隙主要受机械压实作用、成岩胶结作用、大气水淋滤作用以及有机酸、碳酸等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控制。针对机械压实作用、有机酸和碳酸三种主控因素,确定了他们控制次生孔隙发育的门槛值,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大气水淋滤作用和碳酸(HCO-3+CO2-3)、有机酸等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都可以形成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变好。当有机酸值高于1000mg/l时或者当HCO-3+CO2-3值高于3000mg/l时或者某深度现今孔隙度大于其正常压实曲线公式计算的孔隙度时,次生孔隙度发育,根据这些门槛值,可以定量研究有机酸、碳酸和异常高孔的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沉积相对储层的原始物性具有控制作用,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后期改造作用也很明显。因此,研究次生孔隙发育不能忽视对沉积相和成岩相的研究。以异常高孔、有机酸值、碳酸根+重碳酸根离子浓度平面等值线预测图叠合为主,并结合沉积相和成岩相,对次生孔隙带进行预测。利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高台子油层以及扶杨油层的次生孔隙进行预测,预测区域和区内含油面积吻合的较好;薄片资料也佐证了本方法对次生孔隙带预测的可靠性。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