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积学报 2013
不同成岩期泥质岩非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形成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PP. 38-49 Keywords: 泥裂,空间形态,开裂规律,相似性,地质建模 Abstract: 通过野外剖面踏勘、井下岩芯观测、镜下微区扫描等,初步探讨了泥质岩非构造裂缝(泥裂)的发育期次、空间展布形态、裂缝开裂模式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表明(1)泥裂发育可以分为3个期次,依次为同生成岩期、埋藏成岩期(早成岩期和中—晚成岩期)和表生成岩期,各期泥裂发育数量与面孔率表现为∑同生期>∑表生期>∑埋藏期;(2)泥裂开裂方式主要包括3大类7种模式;(3)现代泥裂发育通常经历四个阶段,其中砂—泥旋回地层中砂层的润滑作用有助于泥裂的形成,并为早期裂缝填充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此类地层也有利于异常高压缝的发育;(4)泥裂单边延展开裂后期通常产生分叉,分叉角度多为120°,其次为90°,主要与沉积物颗粒均质性和能量释放有关;(5)影响泥裂发育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粘土含量和盐度决定着泥裂的发育程度,地形坡度控制着泥裂的空间组合形态,沉积旋回影响着泥裂的开裂方式、位置及裂缝内填充模式等;(6)构造裂缝的存在对泥裂的发育与保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者互相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