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学报 2003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3.01.005, PP. 23-26 Keywords: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产沙,保土效益,人工降雨 Abstract: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对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柠条和沙棘灌木林地以及对照区(油松林地、裸地和农地)的产沙及其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侵蚀产沙的主要因子有下垫面、坡度、雨强和植被盖度等。草灌植被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功能。不同地类产沙量大小依次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裸地<农地,其宏观产沙比为12350150,其产沙比视雨强和坡度而有变化。陡坡农地是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持水土和减少泥沙的有效措施。坡度和雨强对产沙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尤以雨强效应为甚。为有效保持水土,草地植被盖度通常应不低于50%-60%。对草地产沙过程的研究表明,通常降雨初期产沙量较大,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其累积产沙量(R)随着时间(t)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方程R=a+b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