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地学报  2014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06, PP. 249-254

Keywords: 土地利用变化,农牧交错区,生态服务价值,环境影响评价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综合运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太仆寺旗1986—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09年,研究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长速度最快;而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对生态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的趋势。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快,对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从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来看,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材料及娱乐文化功能价值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2000年以来,研究区植被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区域所面临的土地退化和干旱缺水等主要生态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服务功能还未完全改善和恢复。在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References

[1]  蔡运龙,李双成,方修琦.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J]. 地理学报,2009,64(11):1363-1374
[2]  Turner B L, Meyyer W B, Skole D L. Global landuse/land cover change: Towards an integrated study [J]. AMBIO,1994,23(1):91-95
[3]  陈佑启,杨鹏. 国际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 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4]  Costanza R, Arge R,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1997,386(15):253-260
[5]  陈仲新,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 科学通报, 2000,45(10):870-875
[6]  李忠锋,王一谋,冯毓荪,等.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97-99
[7]  王天伟,高照良,李永红,等.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3):225-233
[8]  刘彦随,Jay G.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02,57(4):443-450
[9]  杨述河,闰海利,郭丽英.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陕北榆林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4, 23(6):49-55
[10]  蔡运龙,Barry S.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 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
[11]  王新军,穆荣,张忠生. 浅谈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分类[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12-16
[12]  赵景柱,徐亚骏,肖寒,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121-127
[13]  叶延琼,章家恩.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J]. 生态科学,2008,27(2):119-123
[14]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15]  陈忠升,陈亚宁,李卫红,等.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J]. 中国沙漠,2010,30(4):870-877
[16]  段瑞娟,郝晋氓,王静.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 生态经济,2005(3):60-64
[17]  周飞,陈士银,吴明发,等. 湛江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演化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89-92
[18]  郭万翠. 沽源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19]  刘军会,高吉喜.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变化[J]. 山地学报,2008,26(2):145-153
[20]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等.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03,18(2):222-227
[21]  邓祥征,战金艳.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3):64-68
[22]  甘红,刘彦随,王静.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驱动因子[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13-116
[23]  刘湘南,黄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机制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1):87-92
[24]  魏雯,高娃,师尚礼,等. 近10年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草地学报,2012,20(1):31-36
[25]  魏雯,师尚礼,胡涛,等.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11,32(1):29-33
[26]  郑度.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349-352
[27]  郝兴明,李卫红,陈亚宁,等.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J].中国沙漠,2007,27(3):405-411
[28]  Turner B L, Skole D Sanderson S.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Science/research plan [R]: IGBP Reports, No.35,199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