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地学报  2014 

不同株高的柠条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估测模型构建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4.014, PP. 769-775

Keywords: 柠条,生物量分配,株高,生物量模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整株挖掘法测量小株(0100cm)3个株高的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地上与地下器官生物量,分析其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利用易测指标对其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构建估测模型,旨在揭示不同株高柠条的生物量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柠条地上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为老龄枝>叶>新生枝,随着株丛高度的增加,老龄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而叶和新生枝生物量呈现降低趋势;柠条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层次增加而呈降低趋势,3个株高柠条的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cm,其中0~5cm所占比例最高,且同一层不同株高的柠条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柠条地上、地下生物量呈幂函数生长关系,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高于地下生物量,随株高增大老龄枝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而叶、新生枝和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利用冠幅直径、高和冠幅体积构建的柠条地上、地下及全株生物量的模型较好,小珠和中株建立的估测模型为二次函数,大株建立的估测模型为幂函数,所筛选出来的3个株高最优生物量模型总相对误差(RS)范围为-3.9~-18.08,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范围为10.12~18.67,满足要求。

References

[1]  何炎红,田有亮,叶冬梅,等. 白刺地上生物量关系模型及其与叶面积关系的研究[J]. 中国沙漠,2005,25(4):541-546
[2]  俞海生,李宝军,张宝文,等. 灌木林主要生态作用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4):15-18
[3]  郑绍伟,唐敏,邹俊辉,等. 灌木群落及生物量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189-192
[4]  卢振龙,龚孝生. 灌木生物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4):37-40
[5]  程远峰,国庆喜,李晓娜.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规律[J]. 生态学杂志,2010,29(11):2146-2154
[6]  冯丽,张景光,张志山,等.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中油蒿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2009,33(6):1132-1139
[7]  程杰,王吉斌,程积民,等. 黄土高原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的时空变异特征[J]. 林业科学,2013,49(1):14-20
[8]  王志会,夏新莉,尹伟伦. 我国柠条抗旱性研究现状[J]. 河北林果研究,2006,21(4):388-391
[9]  庞琪伟.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柠条能源林适生立地、合理密度及生物量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0]  贾丽,曲式曾.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J]. 植物研究,2001,21(4):515-518
[11]  牛西午. 中国锦鸡儿属植物资源研究—分布及分种描述[J].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5):107-133
[12]  王聪,刘强,黄应祥,等. 刈割时间与加工方法对柠条营养价值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7):54-56
[13]  毕建琦,杜峰,梁宗锁,等.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2):225-230
[14]  安韶山,黄懿梅.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改良土壤作用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6,42(1):70-74
[15]  牛西午,张强,杨治平,等. 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4):628-632
[16]  李钢铁,秦富仓,贾守义,等. 旱生灌木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J].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8,20(2):26-32
[17]  刘存琦. 灌木植物量测定技术的研究[J]. 草业学报,1994,13(4):61-65
[18]  曾珍英,刘琪璟,曾慧卿. 江西千烟洲几种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68-72
[19]  王玲. 川西北地区主要灌丛类型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
[20]  吴旭东,谢应忠,徐坤,等. 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年限酿酒葡萄林生物量分配及估算模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0):1322-1328
[21]  杨昊天,李新荣,刘立超. 荒漠草地4种灌木生物量分配特征[J]. 中国沙漠,2013,33(5):1340-1348
[22]  明安刚,贾宏炎,陶怡,等. 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12,31(5):1050-1056
[23]  朱元龙,王桑,林永刚,等. 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2):232-237
[24]  王彦阁,杨晓晖,慈龙骏. 西鄂尔多斯高原干旱荒漠灌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竞争关系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19(2):8-14
[25]  梁同江,芦建国,孔凡海. 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灌木根系垂直分布特征[J]. 林业科技开发,2011(2):62-65
[26]  赵岩,周文渊,孙保平,等. 毛乌素沙地三种荒漠灌木根系分布特征与土壤水分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129-133
[27]  毕建琦,杜峰,梁宗锁,等.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根系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2):225-230
[28]  牛西午,丁玉川,张强,等. 柠条根系发育特征及有关生理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5):860-865
[29]  林伟,李俊生,郑博福,等.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模型[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6):725-729
[30]  王俊峰,欧光龙,唐军荣,等.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2,41(6):53-57
[31]  王庆锁. 油蒿、中间锦鸡儿生物量估测模式[J]. 中国草地,1994,16(1):49-51
[32]  曾慧卿,刘琪璟,马泽清,等. 基于冠幅及植株高度的檵木生物量回归模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101-1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