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地学报  2014 

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坪用性状评价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4.013, PP. 762-768

Keywords: 野生草地早熟禾,居群,坪用性状,评价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评价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的坪用特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山西20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进行试验评价。通过对出苗期和成坪期的观察以及生长速度、再生速度、盖度、密度、质地、色泽、均一性、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对其坪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出苗早、成坪速度快;沁水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越冬率、密度和盖度高于对照和其他野生居群,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质地最佳,五台和沁水Ⅱ居群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沁水Ⅱ和浑源Ⅱ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综合质量表现均衡且分值较高,适宜作为草坪草种植,是推广应用的最佳选择。

References

[1]  鲁存海. 8种野生早熟禾抗旱性及草坪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2-4
[2]  贺佳圆. 9个野生早熟禾种质材料抗寒性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2:10-65
[3]  王超. 硅钾处理对NaCl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8-43
[4]  李寿田,韩建国,毛培胜. 2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业科学,2012,29(7):1114-1119
[5]  湛妲,孙鑫博,濮阳雪华,等. 1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耐热性能的比较[J]. 中国草地学报,2012,34(6):54-60
[6]  李丽群,陶莲,周禾. 脱落酸、蔗糖和硅对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耐荫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2,20(1):63-69
[7]  刘迪. 保水剂对草地早熟禾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10-57
[8]  陈雅君,王洪宝,冯淑华,等.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干旱胁迫下HVA1抗旱基因表达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166-169
[9]  信金娜. 草地早熟禾抗旱耐盐基因的遗传转化[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20-69
[10]  童阿玛,王柳英. 草地早熟禾在青海同德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65-12466
[11]  孙建华,王彦荣,柴琦. 28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坪用性状评价[J]. 草业科学,2003,20(12):18-21
[12]  王秀萍. 4种冷季型草坪草在扬州地区的品质特性评定[D]. 扬州:扬州大学,2012:3-6
[13]  高志民,王雁. 草坪草引种栽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中国草地,2000,22(3):60-65
[14]  王海,张垚,赵祥,等. 倒春寒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脯氨酸含量与产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7(6):12-17
[15]  龙瑞军,姚拓. 草坪科学实习试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6]  张劲东. 美国杂交早熟禾坪用性状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17]  王建丽,申忠宝,钟鹏,等. NaCl胁迫对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萌发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9(4):57-60
[18]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9]  赵辉,郭满玲,赵小龙,等. 国外草坪草坪用性状及适应性观察与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190-193
[20]  刘大林,王秀萍,胡楷崎,等. 15种冷季型草坪草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J]. 草地学报,2012,20(5):967-971
[21]  邱永福,田志宏. 湖北江汉平原冷地型草坪草的坪用特性研究[J]. 草业科学,2006,23(2):98-102
[22]  彭燕,邱英,刘霞,等. 亚热带湿润区野生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及坪用价值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26(1):40-44
[23]  孙吉雄. 草坪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55-369
[24]  Karcher D E, Richardson M D. Quantifying turfgrass color using digital image analysis [J]. Crop Science,2003,43(3):943-95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