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学报 2010
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0.05.009, PP. 661-668 Keywords: 云雾山,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 Abstract: 2007年11月28日-12月1日对云雾山4类天然草地,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stativaL.)草地、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灌木、农田进行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排序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农田。对0~40cm土壤每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测定发现除9年生人工苜蓿草地在20~3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相对10~20cm无降低外,其他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有机碳、全氮含量天然草地10~20,20~30,30~40cm,以及5年、7年、9年人工草地土层之间差异水平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全氮含量增加程度大于有机碳。因此,云雾山天然草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也是碳氮积累的过程,农田含量最低,天然草地在碳氮储存方面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表层(0~10cm)含量最高,在云雾山地区通过退耕还草,加强植被恢复管理,有利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