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学报 2013
内蒙古10种草原蝗虫和亚洲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ITS2序列分析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4.026, PP. 805-811 Abstract: 为从分子水平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进行系统性研究,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10种草原蝗虫的120个个体的rDNA-ITS2序列进行扩增,通过与GenBank中已知蝗虫的ITS2对比得到180~197bp的ITS2序列。使用MEGA4.0软件对得到的ITS2序列进行对比,并对15个不同地点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种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种蝗虫的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显示出对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偏好性;15个地点的亚洲小车蝗种群之间差异小,仅有2个个体产生变异,共有11个变异位点,均为碱基的替换,占所测序列的5.67%。15个种群聚类结果显示,13个种群为一支先与四子王旗种群聚在一起,再与正镶白旗种群相聚;说明ITS2序列在蝗虫种下的遗传分化上为高度保守的序列,不适用于蝗虫种下遗传分化的研究。同属蝗虫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说明ITS2序列也不能区分同一属蝗虫。槌角蝗科先与网翅蝗科聚类再与斑翅蝗科相聚,最后与斑腿蝗科相聚,反映了各科亲缘关系的远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