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学报 2013
黄土高原4种豆科牧草生产性能及根系发育特征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5.020, PP. 965-970 Keywords: 黄土高原,豆科牧草,生物量,生产性能,根系,水土保持 Abstract: 2007-2008年在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连续2年观测了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和东方山羊豆(Galegaofficinalis)4种豆科牧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冠幅、单位面积枝条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数、茎叶比及干鲜比等生产性能,并分层研究其根系发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花期4种豆科牧草2年平均(4和5龄)单茬单位面积生物量为百脉根>紫花苜蓿>红豆草>东方山羊豆,2年平均株高为红豆草>紫花苜蓿>东方山羊豆>百脉根,单位面积枝条数为紫花苜蓿>百脉根>红豆草>东方山羊豆;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为红豆草>紫花苜蓿>百脉根>东方山羊豆,茎叶比为东方山羊豆>紫花苜蓿>红豆草>百脉根,4种豆科牧草初花期平均含水量为东方山羊豆>百脉根>紫花苜蓿=红豆草。2008年与2007年相比,除茎叶比和含水量外,其他生物学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4种豆科牧草根系分布范围5龄较4龄萎缩幅度较大,5龄紫花苜蓿0~40cm土层内的根系占98.3%,红豆草0~30cm土层内的根系占85.8%,百脉根0~10cm土层内的根系占80%,东方山羊豆0~40cm土层内的根系占81.4%。百脉根适合于退化草地短期恢复改良,提供大量优质牧草;东方山羊豆叶量丰富,根系发达适宜于贫瘠地的中长期改造;而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根深草密,适宜于严重退化草地的长期水土保持改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