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地学报  2013 

蓼科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晶体形态及其正烷烃分布特征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6.025, PP. 1194-1199

Keywords: 蓼科,表皮蜡质,正烷烃相对含量,蜡质晶体形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蓼科(Polygonaceae)4属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叶表皮的蜡质晶体形态,旨在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合理开发利用蓼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蓼科植物叶表皮蜡质中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且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偶数烷烃,其中C29和C31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C33,碳链27和>C33的烷烃的相对含量较低。长链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s)在1.1~7.1之间,短链烷烃CPIs在0.6~3.1之间。植物叶表均覆盖一层蜡质薄膜,弥漫性分布于叶表。蜡质薄膜之上散布蜡质晶体,其中丛枝蓼(Polygonumposumbu)、头花蓼(P.capitatum)、巴天酸模(Rumexpatientia)和火炭母(P.chinense)的蜡质晶体主要呈颗粒状,何首乌(Fallopiamultiflorum)呈杆状,水蓼(P.hydropiper)和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呈片状。蓼科4属7种植物经聚类后可分为2大类Ⅰ类仅包括以C19和C21为主要烷烃的丛枝蓼,Ⅱ类包括以C29,C31或C33为主要烷烃的其他6种植物。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