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04
冲绳海槽中南部18ka以来的底栖有孔虫与底层水演化, PP. 163-170 Keywords: 底栖有孔虫,底层水团演化,冲绳海槽中南部 Abstract: ?根据冲绳海槽中部E017孔底栖有孔虫的定量分析,结合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AMS14C测年和前人在冲绳海槽南部的研究资料,对18cal.kaBP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的底层水团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中南部底栖有孔虫在9.2cal.kaBP以前的冰期-冰消期以Buliminaaculeata(d’Orbigny),Uvigerinaperegrina(Cushman),HispidUvigerina和Uvigerinadirupta(Todd)等为主.在9.2cal.kaBP以来的冰后期以Epistominellaexigua(Brady),Pulleniabulloides(d’Orbigny),Cibicidoideshyalina(Hofker),Sphaeroidinabulloides(d’Orbigny)和Globocassidulinasubglobosa(Brady)等为主.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FAR)与生产力定量估算值及底栖有孔虫群落组成等一致反映冲绳海槽中南部冰期-冰消期表层古生产力和有机质通量高于冰后期,并且在冰期-冰消期表层古生产力由海槽南部向中部逐渐增加,可能与陆源营养物质的接收量差异有关.脉冲式有机质输入的指示种E.exigua在9.2cal.kaBP以后的大量出现可能反映冰后期河流季节性脉冲式注入较冰期-冰消期明显增强,而且海槽中部接受河流季节性注入的强度可能大于南部.底层水含氧量与流通状况的典型标志种分布特征显示冲绳海槽中南部冰期-冰消期的底层水流通状况较冰后期弱,反映冰期西北太平洋中深层水演化没有对冲绳海槽中南部底层水团性质产生影响.此外,胶结壳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变化和碳酸盐溶解作用表明18cal.kaBP以来冲绳海槽的碳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其中9.2cal.kaBP至今碳酸盐溶解作用急剧增加,并于最近3cal.kaBP左右形成现代的浅溶跃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