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DOI: 10.3724/SP.J.1258.2014.00080, PP. 857-867

Keywords: 典范对应分析,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富营养化,长湖,浮游植物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查明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并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于2012年夏季对长湖浮游植物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检测分析,运用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长湖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湖浮游植物共有53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41属,其中以绿藻最多(24种,占总数量的38.9%),其次为蓝藻(15种,占总数量的36.0%)和硅藻(7种,占总数量的14.1%)。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大于0.02)共10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amphibia)是4个区域的共有优势种,最高优势度达0.72。浮游植物丰度为12.03×106–62.13×106cell·L–1,平均值为27.71×106cell·L–1。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圆心湖、海子湖、马洪台、庙湖依次降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9–3.24,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0.83。选取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5项参数计算得出综合营养化指数。通过藻类生物学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12年夏季长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到富营养化程度。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总悬浮物、总磷、溶氧以及亚硝酸氮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acicularis)、两栖颤藻、席藻属(Phormidium)、鱼腥藻属(Anabeana)等蓝藻对总氮的需求较大。长湖各站点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形、人为干扰以及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