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内蒙古太仆寺旗退耕草地植物种类变化与水分收支

DOI: 10.3724/SP.J.1258.2014.00039, PP. 425-439

Keywords: 生态水文,蒸散发,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水量平衡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2008年和2009年(均为枯水年),在半干旱区内蒙古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开展观测实验,通过观测蒸散发(波文比系统)、土壤水分(烘干称重法)、降水量,以及植被土壤特征调查,基于水量平衡理论,对比研究了3块天然草地、3块不同退耕时间草地共6个样地的水分收支,旨在定量地评估退耕草地的水分收支,为采取科学措施促进退耕草地尽快向天然草地过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时间增加,植被盖度逐渐增加,但是群落中科、属、种的数量趋于减少,且优势种从一年生的中旱生草本植物逐渐转变成多年生的旱生草本植物;2)植被蒸腾是草原植被主要的耗水途径,随着退耕时间增加,退耕草地的蒸散发量呈增加趋势,其最大值在4.5–5.8mm·d–1之间;3)退耕草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0.09m3·m–3,其水分剧烈变化主要发生在距地表60cm内,且随退耕时间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而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0.06m3·m–3,其水分剧烈变化发生在距地表20cm内;4)随退耕时间增加,退耕草地与天然草地的土壤水分与蒸散发在数值上差距逐渐缩小;5)退耕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但在极枯年份(降水量174mm)的生长季,降水不能满足蒸散发需求,呈现水分亏损。退耕草地逐步向天然草地过渡,但是退耕草地的土壤水分在逐渐减少,呈现“生境干旱化现象”。今后应加强对草地的封育与监测,促进植物群落向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更适应半干旱环境的方向演替。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