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油松人工林SPAC水势梯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边材液流传输的影响DOI: 10.17521/cjpe.2004.0085, PP. 637-643 Keywords: 油松人工林,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势梯度,边材液流传输 Abstract: ?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茎流探针(TDP)和微型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测定系统于2001年4月在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实验林场(39°54′N,116°28′E)对低山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土壤-植物-大气体(SPAC)界面水势梯度及油松木质部边材液流传输速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连续测定。土壤水势随深度下降逐渐升高,日周期波动幅度减小,灌水后上层土壤水势迅速提高,但随着水分扩散和林地持续蒸散,土壤湿度迅速下降并逐渐与对照趋同;叶片水势连日逐渐降低,灌水后水势较对照有一定程度提高;林冠不同层次叶片水势在日周期内不同时间差异显著,但同一层次之间差异不明显;油松人工林土壤、叶片、大气水势梯度比约为1∶5∶30,灌水后SPAC相临界面水势差增大,水势梯度提高至1∶15∶90。大气水分饱和亏缺与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以及土壤水势与叶片水势之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干旱春季灌溉对油松木质部边材液流时空波动产生很大影响,灌水后连日树干上位边材液流峰值出现时间推迟1h,连日平均液流速率提高48.59%,连日平均最大液流速率提高25.12%。木质部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和连日变化与SPAC水势和气象因子如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密切相关。与对照相比,灌水后边材液流速率与SPAC各介质水势和界面水势差的相关性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