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青藏高原东缘岷江冷杉天然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DOI: 10.17521/cjpe.2004.0050, PP. 341-350

Keywords: 岷江冷杉,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点格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是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顶极森林植被的优势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岷江、大渡河和白龙江的上游地区。该文研究了岷江冷杉天然原始群落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样方大小为100m×60m。测定了所有个体的坐标及其胸径、高度和冠幅。将岷江冷杉按大小级分为5级,即幼苗:H(高度)<0.33m;幼树:H≥0.33m,且DBH(胸径)<2.5cm;小树:2.5cm≤DBH<7.5cm;中树:7.5cm≤DBH<22.5cm和大树:DBH≥22.5cm。采用了Morisita指数(Iδ)、方差均值比(V/m),聚块度指标(m*/m)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SPPA)(采用了Ripley二次分析法)4种方法分析岷江冷杉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岷江冷杉种群结构稳定。因为其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幼苗幼树储备丰富,密度分别为2217·hm-2和2683·hm-2,可见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良好,进而通过其“移动镶嵌循环”更新维持其种群的稳定性。在大小级结构图中的一些缺刻和年龄结构图中的“断代”现象,是干扰的时空异质性在采样的时间和空间断面上的反映。2)幼苗、幼树和小树在所有的研究尺度(从1m×1m到30m×30m)下都呈聚集分布。但中树和大树基本上呈随机分布。3)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上述的前3种方法表明,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但是,空间点格局分析法表明,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聚集强度首先随尺度的增加而增强,达到一定高峰后,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4)岷江冷杉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它与其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其种群天然更新的格局和机制。5)4种分析方法对格局的判别基本一致,但空间点格局分析法更能反映出格局强度随尺度的变化的关系,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分析空间分布格局的方法。使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法的限制主要在于其计算和采样比较复杂。另外,由于Ripley二次分析法对于“空白”的探测不敏感,需要进一步做一些方法上的改进。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