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土壤水热条件对东北森林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影响

DOI: 10.17521/cjpe.2006.0038, PP. 286-294

Keywords: 土壤表面CO2通量,土壤呼吸,温带森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Q10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因其面积大,碳贮量高而在本地区和我国碳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壤表面CO2通量(RS)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圈释放的主要CO2源,其时空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碳循环。该研究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比较测定我国东北东部次生林区6个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的RS及其相关的土壤水热因子,并深入分析土壤水热因子对R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RS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但其影响程度因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壤深度而异。包括这些环境因子的综合RS模型解释了67.5%~90.6%的RS变异。在整个生长季中,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湿度的差异显著(α=0.05)。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林、红松(Pinuskoraiensis)林、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硬阔叶林、杂木林和杨桦(Populusdavidiana_Betulaplatyphylla)林的RS变化范围依次为:1.89~5.23μmolCO2?m-2?s-1,1.09~4.66μmolCO2?m-2?s-1,0.95~3.52μmolCO2?m-2?s-1,1.13~5.97μmolCO2?m-2?s-1,1.05~6.58μmolCO2?m-2?s-1和1.11~5.76μmolCO2?m-2?s-1。RS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水热条件的驱动而呈现单峰曲线,其变化趋势大致与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吻合。Q10从小到大依次为:蒙古栎林2.32,落叶松林2.57,红松林2.76,硬阔叶林2.94,杨桦林3.54和杂木林3.55。Q10随土壤湿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土壤湿度对Q10起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强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土壤表面CO2通量的估测应同时考虑土壤水热条件的综合效应。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