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特性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8.04.017, PP. 883-890 Abstract: ?红桦(Betulaalbo-sinensis)广布于我国太白山中高海拔地区,普遍存在着更新障碍。为了给红桦林的自然更新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我们对2400粒红桦种子进行了去果皮观察并计数发芽率,观察了红桦种子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PAR)和不同光照时间(强光照:PAR为464.7μmolphotons·m-2·s-1,12h·d-1;中光照:PAR为233.8μmolphotons·m-2·s-1,12h·d-1;弱光照:PAR为233.8μmolphotons·m-2·s-1,0.5h·d-1)、不同昼夜温差(25/20℃、20/15℃、15/10℃)和去果皮处理下的发芽率,以及无光照处理下的发芽率。此外,还观察了种子在不同覆盖物(阔叶、针叶、针阔混合)和不同基质(土、沙)中以及在落叶(阔叶、针阔混合)中的发芽率。红桦种子成熟时,大约54.29%为饱满具活力的种子。种子在25/20℃的昼夜温差下发芽率最高,而在15/10℃的昼夜温差下极少萌发。中光照下,种子发芽率略高于其它两种光照,无光照则完全抑制了种子萌发。去果皮处理可促进其萌发,各种覆盖物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不同的萌发基质对萌发无影响。以上结果暗示,自然条件下太白山红桦种子的萌发将依赖于自然的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