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树种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8.02.006, PP. 287-298 Abstract: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西双版纳也被公认为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加拿大Alberta大学和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等相关单位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补蚌村的望天树(Shoreawantianshuea)林中建立了一块面积为20hm2的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该样地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技术是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热带森林研究中心(CenterforTropicalForestScience,CTFS)1980年在巴拿马BarroColoradoIsland建立50hm2样地的技术规范进行的。我们逐一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树干胸径大于1cm树木的胸围,并对其挂牌标记、鉴定种名和确定坐标位置。并应用Ripley’sL-Function分析了样地内4种上层优势种和12个稀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含有胸径≥1cm的乔木95834株,其中已经鉴定的有95498株,占总个体数的99.65%;有乔木种类468种,隶属于213个属和70个科;另外有336个个体没有鉴定出来,仅占总个体数的0.35%。上层乔木中的望天树重要值排名第2,但具有最大的胸高断面积;中、下层的假海桐(Pittosporopsiskerrii)个体数最多,占样地内已鉴定乔木个体总数的21.90%。样地内4个上层优势种的小径阶个体数量较多,而大径阶个体数量较少,径阶分布呈倒“J”型,因此这4个种群可以维持自我更新。在分布格局上,样地内的4个上层优势树种的幼树和中龄树以聚集分布为主,而成年树则以随机分布为主。另外,大多数稀有物种也表现出聚集分布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