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灌溉对干旱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DOI: 10.3724/SP.J.1258.2014.00128, PP. 1333-1344 Abstract: ?为探明灌溉对干旱区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的影响,以甘肃河西走廊冬小麦适宜种植品种‘临抗2号’为材料进行了研究。在冬季灌水180mm的条件下,生育期以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等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拔节期灌水量165mm(W1)、拔节期灌水量120mm+抽穗期灌水量105mm(W2)、拔节期灌水量105mm+抽穗期灌水量105mm+灌浆期灌水量105mm(W3)、拔节期灌水量75mm+抽穗期灌水量75mm+灌浆期灌水量75mm(W4)、拔节期灌水量105mm+抽穗期灌水量75mm+灌浆期灌水量45mm(W5)。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有效含水量(AWC)受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影响更加明显;W3、W4处理的土壤各层AWC在灌浆期均较高;叶面积指数(LAI)下降慢,延缓了生育后期的衰老;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籽粒产量以W3处理最高,但W4具有最高的WUE,且籽粒产量与W3无显著差异,但W4较灌溉总量相同的W2和W5以及灌水量最少的W1具有明显的指标优势。W1、W2、W5处理灌浆期各层土壤AWC均较低,花后LAI下降快,干物质积累减少,灌浆持续期缩短,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表现为籽粒产量和WUE下降。灌浆期水分胁迫可促进花前储存碳库向籽粒的再转运,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提高,对籽粒产量起补偿作用;水分胁迫提高了灌浆速率,但缩短了灌浆持续期。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期粒重增加值和最大籽粒灌浆速率出现时间与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综合考虑,拔节、抽穗及灌浆期各灌溉75mm是高产高WUE的最佳灌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