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参见“网域名称适法性争议大一中央标准局、业界专家各有定见”,《电子时报》,1998年6月24日。
|
[2] | 智慧财产局(89)智商980字第890015273号函。原函中系用网址名称,现为统一乃改为网域名称。该文特别指出:按商标法第65条规定之适用涉及刑罚,本件所指“网域名称”与“公司或商号名称”性质尚属有别,且为不同法律规范范畴,依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似无类推适用之余地,惟该法条之适用系属司法机关职权,本局意见仅供参考。
|
[3] | 第61条商标专用权人对于侵害其商标专用权者,得请求损害赔偿,并得请求排除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请求第62条第1款或第2款规定之情事者,视为侵害商标专用权。
|
[4] | 国际间网域名称的管理机构ICANN于1999年lO月通过了网域名称争端解决政策(the Uniform Domain—Name Dis—pute—Resolution—Policy,简称为UDfuP)。原则上,所有.com,.net与.org等一般高阶网域下的网路名称申请登记机构(regis.trars)都应遵守该政策。而根据该政策,所有与商标有关的网域名称争议,都必须透过协商、司法程序与仲裁的方式获致解决之后,申请登记机构才会取消、冻结或将该网域名称移转。若争议是因为滥用网域名称登记(abusive registrations of domain names,例如cybersquatting)而生,则商标专用权人可以向经过ICANN核准的争端解决服务提供人(approved dispute—resolutionservice provider)提出适用加速行政程序的申请。另外,UDRP第一点亦明文规定,该项政策在ICANN通过后已经成为网域名称申请人所提出的登记合约书(Registration Agreement)的一部分,并规范申请人与受理申请机构以外任何其他第三人因登记或使用已登记之网域名称相关争议的条件与原则。若是涉及第四点滥用登记的争议时,将强制依照网域名称争议解决政策规则(Rules for Uniform Domain Name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简称为政策规则),与经ICANN核准的争端解决服务提供者所自订的相关规则进行。
|
[5] | 公平会最早在www.lovematch.com.tw一案中对网域名称争议有所讨论。但是真正作出决定的案件,则是www.carrefour.com.tw一案,公平会认为被处分人抢先注册的行为使得检举人家乐福公司因而无法使用其原已拥有之“carrefour”商标作为网域名称,进而丧失以消费者原熟悉之名称进入网路市场争取交易之机会,因此认为被处分人所为“已违反竞争效能原则,阻碍竞争,影响交易秩序,而属显失公平行为,故已违反公平交易法第24条规定。但是在另外一件yahoomall.com.tw的案件中,公平会却认为被检举人之公司名称为台湾雅虎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Yahoomall Taiwan Corp.),被检举人使用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之公司名称,应属权利正当行使;被检举人之英文网域名称与检举人所使用者尚属有别;以及被检举人文宣资料中未有任何文字或叙述让人误认其系检举人关系企业等攀附商誉情事等理由,认为台湾雅虎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所登记之yahoomall.com.tw与yahoogroup,.com.tw等网域名称并未违反公平法之规定。请参见公平会89年公参字第897548l号不处分书。
|
[6] | TWNIC目前指定台北市律师公会与资策会科技法律中心处理网域名称争议案件,目前科法中心已经对www.m—ms.com.tw,www.cesar.com.tw;www.boss.com.tw;www.decathlon.com.tw等网域名称争议作出决定。请参见该中心网站。http://stlc.iii.org.tw/twnjc/。
|
[7] | 台湾著作权法与美国或大陆著作权法不同之处,就是并未规定一个免诉的金额规定,因此不论侵害金额之多寡都可能违反著作权法第91条而有刑责的威胁。此可以从成大学生下载MP3而被检警搜索的案件得知一二。有关成大,MP3案与美国暨大陆著作权法一定金额以下免诉的规定,请参见冯震宇:“从艄法律争议论网路著作权保护之未来”,《月旦法学》杂志,74期,页115—139,2001年7月。由于台湾著作权法第65条有关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中,特别以营利非营利作为一个判断标准,由于业者多半属于营业行为,因此若要符合合理使用的要件,可能更为困难。
|
[8] | [37)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案例,请参见萧雄淋主编:《著作权法判解决议、令函释示、实务问题汇编》。五南图书公司,2000年7月。
|
[9] | 请参见台湾高等法院85年上诉字第4501号判决。另外。对于原有的第65条之规定,法院系采较严格的解释.认为必须符合第44条到第63条的规定,才能适用第65条,请参见1992年简上字第423号判决。
|
[10] | 该次修正,不但扩大了第44条到第63条之若干免责规定(例如修订第47条之教育机构之利用,增订第48条之一之重制摘要,第50条在合理范围内可重制公法人名义公开发表之著作,增订第56条之一有关社区共同天线规定,增订第60条第2项禁止出租之例外等)。
|
[11] | 有关台湾合理使用规定的讨论,请参见黄怡腾,著作之合理使用案例介绍,http://www.moeaipo.gov.tw/cotyright。有关美国合理使用的介绍与讨论,请参见冯震宇、胡心兰:“论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之发展与适用”,《中原财经法学》,6期,页159—226,2001年7月。
|
[12] | 第65条修正的理由,乃系考量著作利用态样日趋复杂,为应实际上之需要,因此除有为审酌著作之利用是否合于第44条至第63条规定之判断标准外,另有概括性之规定,亦即利用之态样,即使未符第44条至第63条规定,但如其利用之程度与第44条至第63条规定情形类似或甚而更低,
|
[13] | WTPO此等条约全文,请参见WTPO网站,http://www.wipo.org/ent/。
|
[14] | DMCA之订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美国著作权法新增第12章,亦即“著作权保护及管理系统(Copyrigh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
[15] | 请参见该法第4条、第9条。但是对于电子契约的效力、意思表示、错误、电子代理人等重要的问题,则未能有明确的规定。有些规定,例如第7条有关电子文件收发文时间推定基准由于对资讯系统之定义仍不够明确,因此有可能发生疑义。此外,虽然该法对凭证机构有相当的规定,但是对于国际交互认证的问题并无规定,因此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仍有一段距离。
|
[16] | 请参见张平:“大陆电子商务立法现况及问题”,《第四届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0月17日一18日;冯震宇:“中国大陆网路法律大搜密一大陆最新网路暨电子商务相关立法”,《贸易》杂志,2001年9月号,页1—10。
|
[17] | 大陆新合同法是在1999年3月1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
|
[18] | 请参见李治安:“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之制度与策略”,台大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6月。
|
[19] | 美国第七巡回上诉法院先后在ProCD v.Zeidenberg,86 F.3d1447(7(上标,th)Cir.1996)(1996)与Rich and Enza Hill v.Cateway 2000,105 F.3d 1147(7(上标,th)Cir.1997)肯定拆封合约(shrinkwrap agreement)之效力,使得网路上的按键合约也随之兴起。
|
[20] | UCITA第109条(a)项规定,“The parties in their agreement may choose the applicable law.However,the choice is not enforceable,in a consumer contract to the extent it would vary a rule that that may not be varied by agreement under the law of the jurisdiction whose law would apply under subsections(b)and(c)in the absence of the agreement.”
|
[21] | 不过,在(c)项中,UCITA还暗藏玄机。也就是说,如果依据第(b)项之规定应适用之法律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法律时,该外国之法律只有在对未在该国管辖区域内之当事人一方提供实质上相当于UCITA之保护与权利时方可适用。否则,应由与该交易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之州的法律管辖。(c)In cases governed by subsection(b),if the jurisdiction whose law governs under that subsection i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the law of that jurisdiction governs only if it provides subsequently similar protections and right to a party not located in that juricdiction as are provided under this Act.Otherwise,the law of the jurisdi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 the transactian governs.
|
[22] | 407 U.S.1(m72)。
|
[23] | 有关该案之讨论,请参见Reuters,“French group takes Yahoo!to court over Nazi site”,Zdnet.com,April 11,2000,http://www.zdnet.com/zdnn/stories/bursts/0,7407,2531484,00.html;Jim Hu and Evan Hansen,“Yahoo auction case may reveal bor—ders of cyberspace”,CNET,August ll,2000,http://news.enet.com/news//O—1005—200—2495751.html.不过Yahoo!立刻向美国加州联邦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Yahoo!并不用遵守法国法院的判决。在审理后,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法官Jeremy Vosea判决,虽然法国有权对法国境内可准许的言论加以规范,但是若该言论同时发生在美国境内时,该法院不会去执行一个违反美国宪法、且对受宪法保障言论产生寒蝉效应的外国法院命令。基于此等理由,美国法院判决Yahoo!胜诉。请参见“Lisa Guernsey,Court Says France Can’t Censor Yahoo Site,November 9,2001,http://www.nytimes.com/11/09/technology/09YAHO.html;Robert MacMillan,Groups Applaud Yahoo Hate Speech Case,November 8,2001,http://www.newsbytes.com/news/01/172005.html.
|
[24] | 根据17U.S.C.1201(a)(2)及(b)(1),禁止制造或销售规避科技措施之规定仅适用于下列之产品或其元件:(A)规避科技保护措施系该设备之主要目的者;(B)除规避科技保护措施外仅具有限之商业意义者;(C)为做为规避科技保护措施之使用而销售者。值得注意的是,第:1201(b)条并未禁止规避防止未经授权而“重制”著作之科技保护措施。
|
[25] | 在第1203条对违反第1201(a)(1)条者,针对每次规避行为、或每个装置、产品、元件、要约、提供服务等,可处以200美元以上,2500美元以下的法定赔偿(statutory damages)金额。对违反第1202条者,则可对每一个违反行为处以2500至25000美元的法定赔偿。
|
[26] | 在刑事责任方面,DMCA在美国著作权法中增定第1204条。根据第1204(a)条,对于以商业目的或私人财务利益而故意违反第1201与1202条规定者,初犯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并科50万美元以下罚金,第二次再犯者,则可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并科100万美元以下罚金。
|
[27] | 日本平成11年法律第77号中关于技术保护措施的修正,已于平成11年(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
[28] | 请参见Digital Agenda Passes Through Parliament,copyright newsletter,Issue 15,August 2000,http://hw.gov.日au/copy—right—enews。
|
[29] | 该法案与相关讨论资料可参见澳洲国会网站http://www.aph.gov.au./legis.htm。
|
[30] | Advisory Report on the Copyright Amendment(Digital Agenda)Bill 1999 Standing Committee on Legal and Constitutional Af—fairs。
|
[31] | 参见欧体执委会“对于资讯社会中特定著作权与相关权利概念之调和”(the Harmonization of certain Aspects of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COM(1999)250 final,97/0359/COD。相关介绍,参见httP://www.europa.eu.int//dg15/en/intrprop/intrprop/copy2.htm。有关该指令之介绍,请参见Peter Yu,An Overview of the Eu Information Society Directive,http:/www.gigalaw.com/articles,2001/yu—200l—11—p1.htm.)
|
[32] | 请参见Joe Kirwin,Eu States Approve Copyright Directive;Rights—Holders See States Too Powerful,5 BNA Electronic Commerce & Law Report632,June 14,2000。
|
[33] | 大陆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34] | 在科技保护措施规定方面,修正草案拟议在第3条增订第15款,规定科技保护措施系“著作权人为防其权利被侵害所使用有效之科技方法。但用以限制他人依法得利用该著作之行为者,不属之。”若有违反之行为.包括意图供侵害他人著作权而制造、输入、散布专供规避科技保护措施之设备,或提供专供规避科技保护措施之服务或资讯者,依草案第92条之一,可以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并科10万元以下罚金。
|
[35] | 有关DVD案之讨论,请参见Damien Cave,Code on trial,salon,July 19,2000,http://www.salon.com/tech/feature/2000/07/19/decsstrial/index.html。
|
[36] | Adobe公司因为其电子书的保护措施为俄国ElcomSoft公司所解开,该公司并在网路上贩售破解Adobe电子书的软体,因此Abode乃向FBI提出检举,FBI则于ElcomSoft公司员工Dmitry至美国Las Vegas参加会议时将其逮捕,并指控其违反DMCA反规避条款的规定,成为第一件DMCA所涉及的刑事案件,引发各方对DMcA刑事责任的关切,相关讨论请参见Damien Cave and Katharine Mieszkowski,Free Dimitry!,Salon,August3,2001,http://www.salon.com/tech/lon/2001/80/03/dmitry/index.html。
|
[37] | Nimmer教授特别指出,“those who manufacture equipment and products generally call no longer gauge their conduct as permitted or forbidden by reference to the Sony doctrine.For a given piece of machinery might qualify as a stable item of commerce,with a subetantial noniufringing use,and hence be immune from attach under Sony’s construction of the Copyright Act—but nonetheless still be subject to suppression under Section 1201.…As such.equipment manufactur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need to vet their products for comopliance with Section 1201 in order to avoid a circumvention claim,rather than under Sony to negate a copyright claim”.1 Nimmer on Copyright(1999 Supp),12a.18[B]。
|
[38] | 不过,许多业者则采不同的意见,而在Napster案中,美国科技团体更纷纷提出法庭之友的书状,请求法院勿过度扩张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例如根据美国电脑通讯工业协会(Computer&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Association,CCIA)就主张,虽然有极大的需要保护智慧财产权,但是在许多情状下,权利人往往企图过度保障其权利,而使一般大众与合法企业陷于不利的情况。因此,该会请求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推翻下级法院对DMCA所作的限制性判决。其原文为“There is a lot of need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ut we have many instances in the industry where people are to overprotect to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pub—lic and to legtimate businesses trying to compete.”http://www.nytimes.com/library/tech/00/08/biztech/articles/29napster.html。
|
[39] | State Street Bank &Trust Co.v.Signature Fin.Group,Inc.No.96—1327(Fed.Cir.,July 23,1998)。该专利之全名为“轴辐式金融服务结构资料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Hub and Spoke Financial services Configuration),该专利系于1993年3月9 13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核准,专利号码为5193056号。
|
[40] | 亦即新颖性(novelty)、进步性(non—obviousness)与实用性(industrial application)。
|
[41] | 请参见Can Feds Keep Up With E—Patents,New York Law Journal,March 24.2000.
|
[42] | 请参见Reuters,“Experts Defend Controversial Patents to Congress,”April 5,2001,San Jose Mercury,http://www.silicon—valley.com/docs/news/reuters—wire/10482551.htm.至于其商业方法专利的核准率,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统计,由于受到各方关切的结果,该局特别于去年开始加强商业方法专利的前案资料检索,故核准率为47%,较一般专利的核准率67%略低。
|
[43] | 由于绝大多数的所谓新经济的网路公司都没有实质的资产,因此在网路公司流行之际,许多创投公司在考虑是否投资时,是否具有专利以保护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就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另外,像Priceline,E—Data 等拥有商业方法专利的公司,则以商业方法专利作为武器。控告其他公司。至于电子商务专利对网路产业的影响与分析,请参见李治安:“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之制度与策略”,台湾大学商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6月。
|
[44] | Jeri,“Clausing,“Patent Claims Pop Up All Over the Internet,”June 23,2000,Cyber Law Journal,New York Times,
|
[45] | 有关企业界对商业方法专利的恐慌介绍,请参见徐志鸿:“商业方法专利是‘网路杀物’?——从1999年美国发明人保护法谈起”,2000年全国科技法律研讨会论文集,页443—458。作者就特别指出例如Cisco于2000年9月申请到IP Filter的专利(专利号码5793763),而引起所有设计,使用防火墙业者的恐慌,有关商业方法侵害问题之讨论,请参见吉玉成:“商业方法软体专利之研究”。政大法研所硕士论文,2001年7月。
|
[46] | 根据1999年11月29日通过的美国发明人保护法(American Inventor Protection Act of 1999,P.1.106—113)特别在美国专利法增加第273(b)条,赋予使用商业方法者一项免责的抗辩权,也就是说,被告若在专利申请人申请专利前1年已经善意且实际的实施该方法且仍在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就可以主张此种善意无使用的抗辩,而不会构成专利权的侵害。该法亦增加第273(b)(2)条,明文规定主张该抗辩者亦可主张权利耗尽原则,也就是说,对于利用该方法所产制的商品进行销售或处分时,该方法专利权人之权利亦一并耗尽,不得向其后手主张其方法专利权。
|
[47] | 美国国会为了商业方法专利的问题,特别在2000年4月初召开所证会,对商业方法之核准专利问题加以讨论。该听证会结论认为,由于USPTO已经采取内部措施加以控制其品质,因此并无进一步限制之必要。故虽然“商业方法改进法”(The Business Method Improvement Act)在去年提出未通过后,今年又再度提出,但是通过的可能性仍然不高,请参见http://www.siliconvalley.com/docs/news/reuterswire/10482551.htm。
|
[48] | 请参见Michelle Delio,Europe starts Ddbate on Patents,Wired News,November 21,2000,http://www.wired.com/news/print/0,1249,40299,00.html。
|
[49] | 除了奥地利、瑞士与列支登士坦之外,其他各国都投票反对修改欧洲专利公约对软体赋予专利保护,请参见Michelle Delio,Europe Nixes software Patents,Wired News,Novermber 22,2000,http://www.wired.com/news/print/0,1294,40329.00.html。不过,由于外交会议并非最终的决议,因此欧体是否最终会改变其对软体专利提供保护的态度,仍有待厘清。
|
[50] | 请参见The Patent Office,should Patents Be Granted for computer Sofware of Ways of doing Business?The Government’s Conclusion,http://www.patent.gov.uk/about/consItation/conelusios.htm.
|
[51] | 请参见《数位周刊》,“台积电机密外泄,内部搞白色恐怖”,2001年3月17日,页25。该文介绍台积电有4名合并前任职世大的员工,将一些Ic设计资料以网路电子邮件传送出去,被MIS部门发现,因此台积电加强其“机密资讯保护政策(Proprietary Infommfiorl Protection,Pie)”的实施。
|
[52] | 请参见《工商时报》,1999年4月20日,24版的相关报导。
|
[53] | 请参见《自由时报》,1999年4月18日,26版的相关报导。
|
[54] | “转寄邮件!不务正业?联电10员工被开除”《奇摩新闻》,2001年7月7日,http://news.kimc.com.tw/2001/07/07/finan/ctnews/2017801.html。
|
[55] | 根据Quick Take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美国企业表示需要采用网路过滤或监看技术以防止员工于办公时间利用网路做私人用途之使用。请参见david MeGuire,Employers Call Internet Filtering‘Absolute Necessity’,http:/www.newsbytes.com/news,/01/166332.html。另外,根据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调查指出,在美国约45%的大型企业承认监视员工的电子邮件、电话及电脑档案内容,这个数字与两年前相比,多了一成左右。请参见www.wired.com/news/news/business/story/19152.html。
|
[56] | 有关深度连结的案子都与Ticketmaster公司有关,该公司先后控告微软的Seattle Sidewalk与Tickets.com,指控被告等以深度连结方式连结其特定售票纲页,由于深度连结所设定的连结位址避开了Ticketmaster.com纲站的首页,而可以直接进入Ticketmaster较深层的网页直接获取所需的资讯。如此一来,就规避了Ticketmaster在其首页所刊登的广告与其他服务的讯息。
|
[57] | 在有关讯框的争议中,CNN,Washington Post等媒体控告TotalNews网站,未经彼等同意,直接以讯框的方式连接原告新闻网站,但是却利用讯框的特性,使TotalNews的讯息持续出现,而妨碍其他新闻网站的广告。嗣后,TotalNews已与原告达成和解,不再以讯框的方式连结其他网站。
|
[58] | 本件系“104人力银行”网站检举翰能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称被处分人)于其经营之“37人力银行”网站,不当复制其经营之网站客户求才资料。后经公平会调查后,即以被处分人以不当复制行为藉以扩充己身网站资料之行为,系对求才企业及求职者构成欺罔行为,复对检举人构成显失公平行为,且足以影响交易秩序,已违反公平交易法第24条规定。请参见2000年4月29 13(89)公处字第063号处分书,刊载于http://210.69.106.166/cgi—bir/ftcdetail。
|
[59] | 本件凌亚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称被处分人)原为经营“泛亚人力银行网站”,未得“104人力银行”同意,即于其所经营之网站复制检举人“104人力银行”网站内之求职者履历资料,以提供予其本身之客户求才之用。本件公平会最后以被处分人未以己力争取客户,而藉取自他人网站之求职者履历资料方式,扩充己身网站资料,核有违反公平交易法第24之不公平竞争行为。请参见2000年7月6日(89)公处字第118号处分书。本件被处分人于公平会处分后即又向行政院提出诉愿(台89诉字35778号),惟后于2000年12月27日仍被以诉愿无理由而遭驳回。关于本件诉愿决定书全文刊载于hap://210.69.106.166/cgi—bin/ftcdetailo
|
[60] | 请参见2000年5月11日(89)公处字第072号处分书,刊载于http://210.69.106.166/cgi—bin/ftcdetail。
|
[61] | 请参见2000年12月21日(89)公处字第216号处分书,刊载于http://210.69.106.166/cgi—bin/ftcdetail。
|
[62] | 房地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被处分人),于其所经营之“家天下”网站宣称拥有20万笔之房地产出售及出租资料,除有违反公平法第21条第3项准用同条第l项之“不实广告”情事外,关于为混充自身网站资料,而复制中信房屋等4家仲介公司不动产租售资料库内之资讯部分,公平会则认为系榨取他人努力成果之行为,足以影响价格、品质、服务等效能竞争本质为中心之交易秩序,并对其他遵守公平竞争本质之竞争者而言,构成显失公平,而具商业竞争伦理之非难性,业已违反公平交易法第24条之规定。请参见2001年2月22日(90)公处字第044号处分书,刊载于http://210.69.106.166/cgi—bin/ftcdetail。
|
[63] | 本案判决全文可于http://pub.bna.com/1w/21200 htm下载
|
[64]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纯网路公司(dotcom)的式微,再加上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已经从B2C,B2B逐渐朝向CRM,SCM与ASP等领域发展,再加上政府大力鼓励业者进行企业电子化,在此种双重影响下,使得实体企业在网路世界的影响力日增,也使得电子商务与企业电子化的区别逐渐模糊。因此本文所讨论的电子商务保护的相关问题,亦可以供企业于进行电子化时参酌。
|
[65] | 请参见hap://udnnews.com/NEWS/INFOTECH/INTERNEF/405102.shtml.而根据至2001年3月底之该项调查统计.透过学术网路(TANET)上网的用户数有246万,透过电话拨接上网的用户数达528万,专线用户数为1.7万,ADSL用户数为22万,CabLe Modern用户数达14万,ISDN用户数为1.5万,卫星用户数为3千户;上述用户经过加值运算、扣除1人多帐号等重复值后,计算出台湾网际网路用户数达674万,仅3个月网路人口就成长47万,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仍有不断的成长,诚属不易。整体而言,台湾网际网路用户数尚呈稳定成长,2001年第l季成长率达7%,请参见hap://www.find.org.tw/0105/howmany/20010516.asp.
|
[66] | 请参见http://www.find.org.tw/focus—disp.asp?focus.id=172.
|
[67] | 请参见《经济日报》,2000年3月16日。
|
[68] | 请参见http://www.fred.org.tw/0108/howmany/business—20011219.asp.该调查系针对《天下》杂志2000大企业(台湾营业收入最高的前2000家企业不分产业别作排名)所进行之调查,该调查发现,在已连线上网的企业中,于近1年内才连网者占5.4%,1至2年内连网者占23.7%,2至3年内连网者占28.1%,连网3年以上者占42.8%。就个别产业而言,以服务业的连网时间普遍最早,连网3年以上的企业比例最高(49%),其余依次为金融业(45%)及制造业(40%);不过,随着电子商务与网路银行等网际网路的应用已越来越重要与普遍,使得制造业与金融业也急起直追,就2至3年内连网的个别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而言,制造业占31%,金融业占27%及服务业占21%。此种情形不论是何种产业,在1年内(5—6%)及1至2年内(23—24%)连网的企业比例均大致相同。
|
[69] | 徐淑暖:“使用网路调查”平均每周上网12小时收发邮件56封,《民生报》,2001年6月30日。http://udnnews.com/NEWS/lNFOTECH/lNTERNET/350081.shtml.
|
[70] | ASP服务业者由于涉及客户所欲采用的服务,因此乃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契约类型,称之为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有关ASP的特殊法律问题,请参见冯震宇:“ASP风潮与企业导入ASP的问题”,《贸易》杂志,2001年5月。
|
[71]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模范法的英文版可于http:/www.unor.at/uncitraL/texts/elctom/english/ml—ec.htm下载。中文版可参戴豪君、常天荣译:《资讯法务透析》,1998年1月,页21—26。
|
[72] |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2日公布“电子签章统一规则草案”(Draft Uniform Rules on Electronic Signature),全文共分4章19条,分别就适用范围及通则、电子签章、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及与外国电子签章的承认等事项,以求统一规范,此草案已经在2000年2月获得通过。UNCITRAL Uniform Rules on Electronic Signatures,as adopted by the UNCITRAL Working GrouP on Electronic.
|
[73] | 统一电子化交易法(Uniform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ct;UETA)系由美国法律协会(ALI)与统一州法委员会(NC—CUSL)共同推动,并于1999年通过。UETA的宗旨系为建立一个符合基本目标、避免争议的模范法条文。以使各州得以于各州州法之中,使电子契约与纸本契约产生相同的效力。到2000年已有加州与宾州通过实施。值得注意的是。UETA第5条第(b)项规定了一项适用上之限制,必须交易双方当事人均同意以电子化之形式为交易,该交易始受UETA之规范。据此,UE—TA可谓为当事人得“选择适用”(opt—in)之法律,而非要求当事人必须以电子化形式为交易。台湾于2001年10月31日三读通过的电子签章法亦采此种立法模式。
|
[74] | 值得注意的是UETA与E—SIGN之间的关系。根据E—SIGN的立法记录与相关规定,UETA之效力将优先于E—SIGN。根据E—SIGN第102条,若各州根据UETA订定其各别之法规时,则可以修改、限制或取代E—SIGN第101条之规定(有关电子文件与电子签章之效力与消费者保护)。
|
[75] | 有关电子商务所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管辖权、租税、电子付款、电子契约、智慧财产权、网路安全、个人资料之保护、电讯基础建设、标准、消费者保护、网路犯罪等各种问题,英文资料,请参见美国克林顿总统在1997年所提出的“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July 1,1997,http://www.iift.nist.gov/eleccomm/eccmm.htm就首先加以讨论。中文资料的讨论,参见冯震宇:“论网路电子商务发展与相关法律问题”(上)(下),《月旦法学》杂志,36、37期,1998年5、6月。
|
[76] | 伴随着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频宽快速的增加,新的网路服务类型亦不断的出现,因此目前除了最早出现的ASP之外,又出现了MSP(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s),SSP(Storage Service Providers)与BESP(Busine—Enabling Service Providers)。而仅就ASP而言,除了基本的ASP外,还可以区分为单独的应用服务代管(Application Hosting—separate License)与包裹式的应用服务代管(Application Hosting—Bundle License)。由于新的服务类型不断出现,因此更出现了所谓的XSP,以涵盖所有由外部系统服务提供人负责经营管理,并透过网路所提供的一对多(one—to—only)之付费服务,未来的xsP甚至可以执行企业所有的业务与功能。相关介绍请参见冯震宇:“ASP风潮与企业导入ASP的问题”,《贸易》杂志,2001年5月。
|
[77] | 有关行动商务的介绍与讨论,请参见2001年lO月《能力》杂志行动商务M—Commerce发展新趋势专辑,至于行动商务的相关风险与法律问题,请参见黄三荣:“行动商务之法律入门”,《万国法律》,119期,页33—40,2001年10月;冯震字:“行动商务的潜力与风险”,《能力》杂志,2001年10月,页28—37。
|
[78] | 请参见欧洲议会之网站http://www.coe.int。
|
[79] | 有关该网路犯罪条约的相关资料,请参见http://www.coe.int与http://www.cybercrime.gov。
|
[80] | 相关资料请参见该公约之主要网页http://www.hcch.net/e/workpreg/jdgm.html。
|
[81] | 有关智慧资产之利用与策略,请参见Patrick H.Sullivtln,“Value—Driven Intellectual Capital—How to Convert Intangoble Corporate Assets into Market Value,”Wiley & Sons,2000。
|
[82] | 例如若是在委外的网站开发合约中,除了应该就智慧财产权之归属加以规定外,更应该就可能的侵害责任问题加以规范,例如可以用担保条款(representations and warranties)的方式,要求网站设计者担保其所架设的网站均系其创作,并未抄袭或侵害他人的智慧财产权,亦未侵害他人的智慧财产权,以降低可能的法律风险,并约定如果因为未获得适当的授权,而致网站所有人被控侵害时,网站设计人应补偿其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