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引自肖扬:《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刊登于《光明日报》1997年8月23日第五版。
|
[2]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6页。
|
[3] | 1997年党的十五大涉及到作为法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的权力监督制约问题,提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要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但未做展开论述。显然,全面展开法制国家改革课题尚未成熟。
|
[4]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0页。
|
[5] | 参见《求是》杂志1996年第12期肖扬《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文章第3页。
|
[6] | 《经济日报》1997年8月4日一版“努力攻克世纪性难题”文章。
|
[7] | 参见赵震江:《论社会主义市场法制建设》文章,刊登于《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第1页。
|
[8] | 李玉福:《我国企业立法分析——兼评“厂长经理负责制”》中提出“失去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参见《政法论丛》1995年2期,转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1995年第5期;袁宝华:《企业家不是可以随便叫的》文章中提出“执政党脱离监督最后要走向腐败,企业家亦然”,参见《中华工商时报》1996年3月7日第2版。
|
[9] | 石泰峰:《告别历史,走向未来——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理论突破与成果》,《中国青年报》1997年9月4日第8版文章。
|
[10] | 参见赵震江主编:《中国法制四十年》第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
[11] | [14][17]《光明日报》1997年9月3日第四版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述评文章《走向依法治国之路》。
|
[12] | 参见吴志攀:《法贵在于行——我国目前的立法及执法状况》刊登于《百科知识》杂志1997年第8期第40页。
|
[13] | 参见肖扬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讲座》第146页,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
|
[14] | 参见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主办《每周经济评论》1997年第17期陈兰生文章摘要。
|
[15] | 参见柯明中、胡天赐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1995年第1、71页,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编《经济法论文选》(1995年3月)第49页。
|
[16] | [24]参见毛三元:《私营经济资本积累的作用、条件和趋势》,刊登于《武汉经济研究》1995年第2期。
|
[17] | 许明主编:《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4月第1、116至117页。
|
[18] | 参见周振华:《步履艰难的转换——中国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思索》第10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
[19] | 参见《经济日报》1997年7月28日摘要。
|
[20] | 参见臧志风:《关于政企分开的几个问题》,引自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体制改革》1995年第六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步步高》,中国商时报1997年9月1日第1版。
|
[21] | 参见《光明日报》1997年9月3日第四版文章。
|
[22] | 《经济日报》1989年5月27日,袁建国:《改革需要依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