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
[2] | 转引自林山田:《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27页。
|
[3]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3,16—17页。
|
[4] |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8,197页。
|
[5] | (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
[6] | Sanford H. Kadish,Encyclopedia of Crime and Justice ,The Free Press,1983,P. 441.
|
[7] | (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15页、第217页。
|
[8] | (英)G·D·詹姆斯:《法律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0页。
|
[9] | Blackstone,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
|
[10] | Allen,Legal Duties and other Essays on Jurisprudence.
|
[11] | (美)理查德·昆尼:《新犯罪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
[12] | Griswold V.Connecticut,381U.S.479.
|
[13] | Stanley V.Georgia,394 U.S.557(1969);Roe V.Wade,410U.S.113(1973)Commmenwealth V Bonadio,490 Pa. 91,415 A. 2d 47 (1980)
|
[14] | [21][26]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42,36,83页。
|
[1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9页。
|
[16]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416页。
|
[17] | 张智辉:《刑法调整对象的再认识》,《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
[18] | 刘华:《刑法干预经济行为的边界原则》,《政治与法律》1995年第2期。
|
[19] | 詹姆士.布雷迪是里根总统的白宫新闻秘书。1981年随里根总统一起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门前遇刺受伤,造成终身残疾。不久,他即提出了这项严厉打击暴力犯罪的《布雷迪法案》,经过上下呼吁、多方奔走,终于促使国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此项被认为是打击犯罪的“星战计划”。
|
[20] | 张世英:《从美国‘星战计划’的出台看当前世界刑事政策的变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
[21] |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The Model Penal Code,Section.01(4)(1962)
|
[22] | 储槐植:《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中外法学》1994年第5期。
|
[23] | (英)J·W·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
|
[24] | (美)伯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86页。
|
[25] | 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
|
[26] | Sanford H.Kadish,Encyclopedia of Crime and Justice.The Free Press,1983,P.438.
|
[27]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卷,第71页。
|
[28] |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0页。
|
[29] | 转引自刁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页。
|
[30] | 转引自武树臣:《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索》,《法学》1985年第5期。
|
[31] | (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年版,第125页。
|
[32] | 参见陈兴良:《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法学研究》,第18卷第2期。
|
[33] | 储槐植:《论刑事立法方法》,《中外法学》1992年第4期。
|
[34]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卷第78页。
|
[35] | 杨敦先等主编:《经济犯罪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
[36] | 转引自朱华荣主编:《各国刑法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
|
[37] | 全理其认为刑法增设新罪应当遵守的法益兼顾原则,是指在设立一种罪名时,既要考虑被侵害法益和被害人的利益,又要考虑可能成为被告的一方的利益,考虑社会的承受力。对利害交织的危害行为慎重犯罪化是这种法益兼顾原则的重要方面。——参见全理其:《刑法增设新罪的原则》,《法学研究》第18卷第5期。
|
[38] | 储槐植:《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
|
[39] | (意)加罗法洛:《犯罪学》耿伟等译,储槐植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
[40] | 我国对侵犯财产罪除抢劫罪外都规定了数额要求,数额较大是构成侵犯财产罪的定量要求。尽管如此,侵犯财产罪尤其是盗窃罪仍占我国刑事发案总量的70—80%。
|
[41] | 杨敦先等主编:《经济犯罪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
|
[42] | (美)罗伯特·考特等:《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755页。
|
[43] | 储槐植:《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