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外法学  1998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References

[1]  《管子·牧民》。
[2]  《韩非子·五蠢》:“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3]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  《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5]  《申鉴·杂言》:“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6]  严景耀著、吴祯译:《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P2
[7]  [10][11]参见雷洁琼在《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书中的序。
[8]  严景耀著、吴祯译:《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P56
[9]  参见李剑华著《犯罪学》,上海法学编译社,1931年版。
[10]  张甘妹著:《犯罪学原论》,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
[11]  [14]林山田著:《犯罪学》,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P3,1890
[12]  参见阴宝家主编:《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综述》,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P12
[13]  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P613—P620。
[14]  赵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  汤啸天、任克勤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  郭建安主编:《犯罪被害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  《比较犯罪学》,《比较犯罪学》编写组编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  康树华主编:《比较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  环境预防论,即通过环境设计来堵塞犯罪发生的可能,或者创造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从而消除或限制企图作案者的原因和条件,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参见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P725。
[20]  “TAP”理论,即警察到达现场的时间快慢对预防犯罪发生有重要意义。该理论主张,以现代化装备武装警察,尽量缩短其反应时间,提高破案率和威慑犯罪分子的效果,以达到预防制止犯罪的目的。参见康树华主编:《比较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4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