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心明主编:《当代经济法学》,第22页,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
[2] | 王保树:《市场经济与经济法学的发展机遇》,《法学研究》,1993年第2期。
|
[3] | 王保树:《经济体制转度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法律科学》,1997第3期。
|
[4] | 胡塞尔:转引自《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人德国哲学》,倪梁平著,第137页,三联书店1994年。
|
[5] | 郑秉文:《市场缺陷分析》,第32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
[6] | Business Weekly,July 4.1983第55页。
|
[7] |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206页,(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
|
[8] | 阿列克·凯恩克劳斯:《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第62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
|
[9] | 王竣岩、王保树:《市场经济法律导论》,第46—48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
[10] | 莫俊:《现代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刍议》,《法学探索》,1998年,第1期。
|
[11] |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47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
[12] | H·德帕热转引自:《经济法》第2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
[13] | 阿莱克西·雅克曼,居伊·施朗斯:《经济法》,第P21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
[14] | 同上书第23页。
|
[15] | 郑秉文:《市场缺陷分析》,第29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
[16] | 方福前:《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教学与研究》,1997年6期。
|
[17] | 阿罗:《组织经济学》转引自郑秉文《市场缺陷分析》,第17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
|
[18] | 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第224页,春秋出版社,1988年。
|
[19] | 转引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第196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
|
[20] | 参见科斯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
[21] | 梅因:《古代法》,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