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草业科学  2008 

秦王川灌区不同绿色覆盖方式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效应研究

, PP. 20-24

Keywords: 秦王川,次生盐渍化,套种,可溶性盐分,抑盐效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因灌溉不当和土壤裸露而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已成为西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研究裸地、单作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和春小麦/毛苕子Viciavillosa4种处理的土壤可溶性盐分时空动态,分析和对比了它们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收获期,3种种植方式对0~20cm土层均具有明显的抑盐效应,含盐量下降幅度达16.4%~30.5%,其中单作春小麦与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差异显著,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差异不显著;单作小麦使0~80cm土层积盐14.2%,而春小麦/毛苕子和红豆草使0~80cm土层脱盐19.7%和23.0%;单作春小麦地土壤含盐量垂直分布表现为中层高(20~60cm)、上下层(0~20cm和60cm以下)低,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表现为上层(0~20cm)低、下层(20cm以下)高的特征。春小麦收获后,单作春小麦地土壤表层快速积盐,其含盐量甚至高于裸地,而单作红豆草和春小麦/毛苕子地表层盐分变化较小。秦王川灌区若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的种植模式,不仅可以预防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还能多生产36018kg/hm2的牧草。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