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业科学 2011
不同种质苜蓿苗期耐旱性评价及其方法的比较, PP. 217-225 Abstract: ?由于国内苜蓿(Medicagospp.)耐旱性评价方法不统一,在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理、适当修改,对来自国内外的133份不同苜蓿种质资源进行2次抗旱性评价(控水方法不同),并对2种控水方法进行比较。以干旱反应征状指数(ASI)和复水后的存活率作为2个变量,运用SAS软件进行综合分析。2次评价结果表明,有15份材料(肇东苜蓿、草原2号、草原3号、沧州苜蓿、陇东苜蓿、甘农1号、中兰1号、准格尔苜蓿、龙牧801、龙牧803、中苜1号、Rambler、ACGRAZEhAND、Ameristand201+2和AmeriGraze401+2)表现出稳定的强抗旱性;11份材料(敖汉苜蓿、公农3号、新疆大叶、天水苜蓿、新牧1号、Caliverde、KANZA、MESASIRSA、Moapa69、5264和Malone)表现出稳定的最弱抗旱性;且材料所属的评价等级,经分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发芽指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苜蓿2次评价的发芽指数均与其抗旱性呈负相关,第1次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2次呈显著负相关(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