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油松胚珠绒毡层组织形成的观察DOI: 10.13332/j.1000-1522.20150078, PP. 53-57 Abstract: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松胚珠绒毡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雌球果第1次休眠解除后,油松的珠心深处为形态相似的一团幼嫩细胞。当大孢子母细胞出现时,其周围的珠心组织内存在形状不规则且染色较深的1~2层细胞,为初始绒毡层。在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层数增加到5~6层,细胞形态明显不同于其周围的珠心细胞,近珠心组织的部分绒毡层细胞径向伸长。在二核雌配子体时期,靠近雌配子体的2层绒毡层细胞降解消失,围绕雌配子体的绒毡层细胞减少到3~4层。随着雌配子体内游离核数目的增多,雌配子体中央大液泡体积增大,绒毡层细胞层数增至5~6层。此时,靠近珠心侧3~4层绒毡层细胞明显径向伸长,部分细胞出现降解现象;靠近雌配子体侧的2层绒毡层细胞也趋于伸长。直到油松雌球果进入第2次休眠,绒毡层细胞的层数不再增多。由于油松紧邻雌配子的绒毡层组织是由珠心组织发育而来,因此应称其为“珠心绒毡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