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

DOI: 10.13332/j.1000-1522.20140367, PP. 88-95

Keywords: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林地,最大持水量,有效持水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区退耕林分间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结果表明:1)次生林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为201.20和154.32t/hm2,分别是人工林的1.35~2.14倍和1.33~2.06倍,人工林之间表现为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2)退耕林地土壤层的最大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介于5102~5563t/hm2和1007~1251t/m2之间,均显著高于耕地的4695和812t/hm2;典型退耕林地间土壤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最大持水量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3)与退耕引起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相一致,林地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较耕地分别增加了10.7%~22.8%和32.9%~73.1%,表明退耕对林地持水能力的影响在有效持水量方面更突出;4)退耕林分间林地持水能力表现为次生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林地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显著高于耕地,这主要源于土壤性质改善引起的土壤层持水能力增强,同时枯落物层的持水功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之,退耕20年后林地持水能力显著增强,不同林分间次生林持水能力较好,表明次生林宜作为该地区退耕后植被恢复的主要参考。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