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03
重组腺病毒介导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PP. 65-70 Keywords: 肝细胞生长因子,18S-ITS1序列,基因治疗,系统发育关系,腺病毒载体,原位方法,大核,病理性瘢痕,累枝虫 Abstract: 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方法,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构建于E1,E3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上,获得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HGF)的重组腺病毒Ad-HGF.在293细胞中扩增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扩增制备Ad-HGF和Ad-GFP(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然后,用Ad-GFP和Ad-HGF体外分别转染原代培养的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观察体外转染效率及表达,并以新西兰兔耳瘢痕为体内模型,观察局部瘢痕组织中一次性注射Ad-HGF后对已形成瘢痕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ⅰ)Ad-GFP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3d时转染效率为(36.8±14.1)%,并持续表达20d以上.(ⅱ)用ELISA方法检测Ad-HGF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HGF的表达,结果感染后3d表达量约为76ng/4.0′105细胞.(ⅲ)用兔耳瘢痕模型观察在瘢痕内注射不同剂量(8.6′109,8.6′108,8.6′107,8.6′106pfu)的Ad-HGF,于注射后第32天肉眼可见Ad-HGF治疗组瘢痕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变薄,甚至与周围皮肤在同一水平.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大、中剂量组(8.6′109,8.6′108pfu)治疗前后瘢痕肥大指数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可见不同程度再生的丛状新生毛,低剂量组(8.6′107,8.6′106pfu)治疗后瘢痕肥大指数有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多数瘢痕大小无明显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显示,治疗组真皮中纤维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可见毛囊及皮脂腺的存在;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大剂量组创口中胶原纤维薄且稀少,而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创口中仍有丰富的大而粗的Ⅰ型胶原.(ⅳ)治疗兔体内未检测到抗HGF抗体的存在.(ⅴ)局部应用Ad-HGF所介导的基因只在局部表达,不累及远隔的器官和组织,也未见任何毒副作用.结果提示,以腺病毒介导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在整形外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