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我国冰缘地貌学研究的进展
, PP. 70-77
Abstract:
杨怀仁,1969,天山近代与第四纪冰缘地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科学出版社.
References
[1] 丁锡祉,1961国外地貌学发展现状简介,地理,第3期.
[2] 王乃梁,1963,法国地貌学现状,地理学报,29卷1期.
[3] 丁锡祉、肖荣环,1963,冰缘地貌学——介绍地貌学的一个分支,地理,第4期.
[4] 夏开儒,1960,祁连山北段古冰川作用与冰缘地貌特征的初步观察,地理学报,26卷3期.
[5] S.A.Arcoae, P.Y.Sellmann and A.J.Delaney, Shallow electromagnetic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of permafrost,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mafrost.Edmonton,Alberta, Canada, 10-13, July, 1978.
[6] 杨怀仁,1969,天山近代与第四纪冰缘地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科学出版社.
[7] 李吉均,1965,高山冰缘带及有关地貌现象,地貌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8] 崔之久,1958,贡嘎山现代冰川的初步观察,地理学报,29卷3期.
[9] 杜榕桓,1969,青藏公路地貌特征的初步观察,地理学报,30卷2期.
[10] 周幼吾、崔之久,1980,中国冻土与冰缘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第九章,科学出版社.
[11] 崔之久,1980,青藏高原的冰缘现象与环境重建,国际交流,地质学论文集,参加国际26届地质学会议,地质出版社.
[12] 季子修,1980,天山中部现代冰缘作用,冰川冻土,2卷3期.
[13] 崔之久,1980,试论多年冻土的冰缘标志及冰川作用与冰缘作用的关系,冰川冻土,2卷2组.
[14] 崔之久,1980,初探青藏高原特殊的冰缘现象,科学通报,1980年第12期.
[15] 郑本兴、谢自楚、崔之久,1981,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冰缘现象,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报告,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16] Krinsley, D.H.& Doornkamp, J.C., 1973 “Atlas of quartz sand surface textures”
[17] 肖荣环,1981,长白山冰缘地貌,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集,冻土部分,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