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在澜沧江源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Abstract:
[1] | 李军乔 (2002) 三江源地区焦态环境重建对策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 |
[2] | 石丽娜, 赵旭东, 倪天茹, 等 (2012) 青海省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贵州农业科学, 4, 220-223. |
[3] |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2008) 近30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地理学报, 4, 364-376. |
[4] | 易湘生, 尹衍雨, 李国胜, 等 (2011) 青海三江源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 地理学报, 11, 1451-1465. |
[5] | 郭 华, 唐泽军 (2013) 不同水质评价法在清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水资源研究, 2, 11-13. |
[6] | 刘 琰, 郑丙辉, 付青, 等 (2013) 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 3, 49-55. |
[7] | Chang, N.B., Chen, H.W. and Ning, S.K. (2001) Identifica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using the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63, 293-305. |
[8] | Yilmaz, I. (2007) Fuzzy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on. Ecological Indicators, 7, 710-718. |
[9] | 刘万茹, 朱湖根 (1994) 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87-91. |
[10] | 庞振凌, 常红军, 李玉英 (2008) 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 生态学报, 4, 1810-1819. |
[11] | 郭庆春, 何振芳, 李力, 寇立群 (2011) BP神经网络在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 4, 112-115. |
[12] | 徐祖信 (2005) 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482-488. |
[13] | 王学忠, 王鹏 (2011) 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怀柔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与分析. 北京水务, 1, 31-33. |
[14] | 尹海龙, 徐祖信 (2008) 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5, 729-733. |
[15] | 胡成, 苏丹 (2011)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学报, 1, 186-192. |
[16] | 汪红军, 彭建华, 梁开封 (2007)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人民长江, 1, 92-94. |
[17] | 严桂英 (2013) 标识指数评价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污染防治技术, 5, 19-23. |
[18] | 何艳虎, 林凯荣 (201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分析. 珠江现代建设, 2, 13-15, 35. |
[19] |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20] | 夏军, 史晓新 (1997) 广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探讨. 环境与开发, 3, 32-34. |
[21] | 张小君, 徐中民, 宋晓谕, 葛劲松, 聂学敏 (2013) 几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青海湖入湖河流中的应用. 环境工程, 1, 117-121. |
[22] | 李名升, 张建辉, 梁念, 林兰钰, 李茜, 温香彩 (2012)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地理科学进展, 5, 617-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