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ance 2015
基于BEER方法的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测算
|
Abstract:
[1] | 易纲, 范敏 (1997)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经济研究, 10, 26-35. |
[2] | 李亚新, 余明 (2002) 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应用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10, 62-67. |
[3] | 窦祥胜, 杨炘 (2004) 人民币均衡汇率估计——不同方法的比较.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 34-41. |
[4] | 杨长江, 钟宁桦 (2012) 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金融研究, 1, 36-50. |
[5] | Stein, J. (1995) The natural real exchange rate of the US dollar and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flows. IMF Working Paper No. 95/81. |
[6] | 孙茂辉 (2006) 人民币自然均衡实际汇率:1978~2004. 经济研究, 11, 92-101. |
[7] | Edwards, S. (1989) Real Exchange ra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NBER Working Paper No. 2950. |
[8] | Elbadawi, I. (1994) Estimating long-run 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s. In: Williamson, J., Ed., Estimating Equili- brium Exchange Rat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93-133. |
[9] | 林伯强 (2002)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估计与实际汇率错位的测算. 经济研究, 12, 60-69, 92. |
[10] | 张斌 (2003) 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模型研究. 世界经济, 11, 3-12. |
[11] | Williamson, J. (1983)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
[12] | 王义中 (2009) 人民币内外均衡汇率:1982~2010年.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5, 68-80. |
[13] | Clark, P.B. and MacDonald, R. (1998) Exchange rates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A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BEERs and FEERs. IMF Working Paper, WP/98/67. |
[14] | 张晓朴 (2000) 均衡与失调:1978~1999人民币汇率合理性评估. 金融研究, 8, 13-24. |
[15] | 张瀛, 王浣尘 (2004) 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跨时期均衡模型. 世界经济, 8, 18-25. |
[16] | 王维国, 黄万阳 (2005)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7, 3-14. |
[17] | 施建淮, 余海丰 (2005)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 经济研究, 4, 34-45. |
[18] | 冉茂盛, 陈健, 黄凌云, 黄萍 (2005) 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研究:1994~200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1, 45-50. |
[19] | 李祺 (2006) 人民币均衡汇率单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 24-31. |
[20] | 赵西亮, 赵景文 (2006) 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BEER方法.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2, 33-42. |
[21] | 吴丽华, 王锋 (2006)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 7, 15-28. |
[22] | 唐亚晖, 陈守东 (2010) 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测算:1994Q1~2009Q4. 国际金融研究, 12, 29-37. |
[23] | 高书丽 (2013) 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与汇率错位的测算. 统计与决策, 1, 38-41. |
[24] | 卢锋, 刘鎏 (2007) 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 经济学(季刊), 2, 357-380. |
[25] | 王义中, 金雪军, 陈志昂 (2006) 中国净国外资产:测算、分析与政策内涵. 统计研究, 3, 75-79. |
[26] | Balassa, B. (1964)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2, 584-596. |
[27] | 唐旭, 钱士春 (2007) 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 金融研究, 5, 1-14. |
[28] | 徐建炜, 杨盼盼 (2011) 理解中国的实际汇率:一价定律偏离还是相对价格变动? 经济研究, 7, 78-90. |
[29] | 李艳丽 (2006) 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基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2, 38-43. |
[30] | 吕介民 (2012) 实际季度GDP指数和季度CPI指数的测算. 中国统计, 3, 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