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Conversion Factor of Natural Precipitation in Jilin Province
|
Abstract:
将自然降水转化因子K定义为地面水汽密度ρ 与降水量Q的比值(K=Q/ρ), 从气候学和云降水物理学观点, 解读了地面水汽系统上升成云致雨, 形成降水量的物理过程。K值反映了天气系统和成云致雨的条件, 它包含了降水系统热力、动力、水汽、云中微物理诸过程将水汽(ρ)转化为降水(Q)的能力。K值大, 则水汽转化成降水的效率高;K值小, 预示成雨致雨条件失当, 水汽转化成降水的效率低。为使人工增雨作业有最佳效果应选择K的大值区, 即顺自然之势。对吉林省1951~1980 年的月均值和年均值K进行了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可供对适宜作业的地区的选择作参考。结果表明:K值地域差异明显, 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天池站K 值最大;K值随时间分布的差异明显, 夏季K值最大, 春、秋季次之, 冬季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