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通报 2005
杆状病毒诱导凋亡昆虫细胞中的线粒体反应和Ca2+的变化Keywords: 杆状病毒,斜纹夜蛾细胞系,细胞凋亡,线粒体,钙,细胞色素c Abstract: 以罗丹明123作为线粒体跨膜电位荧光标记探针,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显示,SfaMNPV诱导凋亡的斜纹夜蛾SL-1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产生明显改变,病毒接种后4h,膜电位开始下降,随着病毒感染进程的延续,线粒体膜电位?Ψm持续降低.利用Western杂交分析定位于线粒体的Bcl-2蛋白,结果表明,线粒体Bcl-2蛋白含量随病毒感染逐渐减小,表达水平降低,病毒感染下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Western杂交检测到显示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向细胞质中释放,并在细胞质逐渐积累,呈时间依赖性特征.病毒感染诱发的线粒体反应,提示杆状病毒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可能存在线粒体介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以Ca2 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凋亡细胞Ca2 ]i浓度的变化,检测到病毒诱导凋亡细胞内的Ca2 ]i浓度明显升高,细胞外Ca2 内流;在EGTA抑制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质Ca2 钳制状态下,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不受影响,说明胞质内游离Ca2 升高和胞外钙离子内流不是细胞凋亡的主要诱因,提示内质网钙库Ca2 排空可能是SfaMNPV诱导SL-1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