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科学 2008
Effects of Cutting on Photosynthesis and Purification Efficiencies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the Lolium multiflorum
|
Abstract: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实验方法,研究刈割强度对黑麦草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对污染水体氮、磷等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刈割显著促进黑麦草新芽再生能力,刈割后5~13 d,C2(留茬2 cm)实验组新芽再生速率达2.78 cm·d-1,远高于不刈割组(0.88 cm·d-1);刈割组株高、现存生物量以及生产量均大于不刈割组,且随刈割强度的增加,植物补偿指数显著变化,其中重度刈割(留茬高度≤5 cm)试验组新芽高度以及累积生物量分别为40.6~44.0 cm、31.6~37.2 g,均表现为超补偿作用,表明重度刈割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累积;②刈割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组成具有一定影响,其中C2组叶绿素a、叶绿素a/b 最大,为1.85 mg·g-1、 3.18, C1(不刈割)组最小,为C2组的89.29%、90.13%;③刈割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随刈割强度的增加,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ФPSⅡ)以及PSⅡ的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有所升高,其中C2组ФPSⅡ、ETR分别为C1组的1.13、1.09倍,表明刈割显著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转化,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提高;④刈割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系统对氮、磷等的去除效果,且刈割强度越大,浮床系统对TN、NH+4-N、TP、COD的去除率越好,其中C2组对TN、NH+4-N、TP、COD的去除率比C1组高1.07、1.20、1.05、1.44倍,远高于无植物系统的去除率;⑤留茬2~5 cm为黑麦草刈割最佳高度,此结论可为浮床植物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