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气象 2010
Impact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Property Precipitation
|
Abstract:
利用MM5模式的4种边界层方案(ETA方案\, MRF方案\, Blackadar方案\, Gayno\|Seman方案), 对2008年9月22~27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先是对流性, 后来是稳定性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该4种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数值模拟比较试验。整体而言, ETA方案对雨带的预报能力较差, 但对对流性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MRF方案对雨带(特别是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相对最强; Blackadar方案对后24 h强降水最具能力, 且对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没有太大差别; Gayno-Seman方案对后24 h强降水预报能力较差。边界层对物理量场的影响随时间增大。在预报积分的前10 h以内, 各方案的涡度、 相对湿度、 垂直速度等物理量预报几乎无异; 积分10~24 h, 它们的量值间出现差异; 24 h后, 不同方案的预报不仅量值上有差异, 甚至变化趋势都不尽相同。高度场受边界层的影响最小, 受边界层方案影响最大的是U场, V场受边界层的影响呈高度和时间的分段函数, 湿度场受到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特征。对于温度场而言, 600 hPa似乎是温度场受边界层影响的一个拐点, 边界层影响在通过600 hPa后改变了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