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间冰期;西藏纳木错;晚第四纪;气候变迁;湖面变化;湖相沉积, Open Access Library" />
|
第四纪研究 2003
CLIMATIC CHANGE AND LAKE-LEVEL VARIATION OF NAM CO, XIZANG SINCE THE LAST INTERGLACIAL STAGE
|
Abstract: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以划分为116-37ka B.P.间的古大湖-“羌塘东湖”期、37-30kaB.P.间的“古纳木错”外流湖-残余古大湖期和30kaB.P.以来的纳木错-藏北湖群期等3大阶段。在MIS 5的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众多大、中型湖泊,是相互连通的一个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在MIS 5e末的最高湖面时期,湖面面积可达78800km^2,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其他古大湖相连,成为面积巨大的网格状深水大湖-“羌塘湖”。通过纳木错湖面变化曲线与西昆仑古里雅、格陵兰、南极等冰芯和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发现,全球MIS 5的气温要高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 3),此时藏北高原为气候温和轻爽与湖面最高的大湖期;在末次冰期的两个冰阶(MIS 4和MIS 2)中,湖面明显下降,邻近的念青唐古拉山发育了小型山谷冰川;而在间冰阶MIS 3中,其气候波动的幅度,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湖面波动也较大,特别是36-35kaB.P.间,气温和湿度都较今略高或较高,但不及MIS 1中的全新世气候最宜时期的暖湿程度。总之,MIS 5和MIS3是亚洲夏季风强烈时期,但前者的强烈程度应大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