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研究 2004
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at Zoigê,Sichuan:Burrow Density and Depth and Their Implications
|
Abstract:
2002年9月,采用样方法和挖掘法分别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东经102°29′04.1″,北纬33°43′25.0″,海拔3 464 m)上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洞穴密度及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沙蜥的洞穴密度随植被盖度的升高而下降(r=-0.81,P<0.01),这说明青海沙蜥的生境选择是偏向于植被盖度较低的荒漠,因此可以把该物种作为草地荒漠化的一种指示生物.②青海沙蜥居住洞穴深度大于74 cm,在冻土层之下.青海沙蜥选择深度达到最大冻土之下的洞穴居住是它抵御低温的一种行为机制,而深度小于74 cm的洞穴则可能是用于逃避敌害的临时隐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