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科学 200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ver Asia and the Flood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in the Summer of 2007
|
Abstract: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30~70天,该低频序列的方差大约占了总方差的47%;在降水低频振荡的位相5~8(1~4),亚洲季风区从阿拉伯海北部经孟加拉湾到我国南海地区,以及我国淮河流域经渤海到日本地区主要受低频热源(热汇)的控制;并且在极大降水位相7,我国东部地区(10°N~45°N,110°E~120°E),从北到南,低频分量的分布呈负正相间的低频热汇、热源、热汇、热源形式(位相3则呈相反的分布形式);在位相5~8(1~4),亚洲季风区低频分量的分布有利于(不利于)气流向淮河流域汇合并形成辐合上升;受低频环流变化的影响,在位相5~8,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淮河流域,辐合上升形成降水;相反,在位相1~4,来自西太平洋上的水汽在该地区辐散,不利于降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