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气科学  2007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Sink over As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rought/Flood in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Keywords: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LFO),the Tibetan Plateau,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sink,drought/flood of the Yangtze River-Huaihe River basin
低频振荡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热汇)江淮流域旱涝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两年逐日的大气热源汇〈Q1〉,再用谐波分析方法对〈Q1〉作带通滤波,得到了准30~70 d的〈Q1〉低频分量,并分析了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的差异,然后研究了一些“关键”区〈Q1〉低频分量的变化与我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年和2003年夏季的亚洲季风区,一方面应该有这样一种过程,大气热源汇低频分量经向和纬向传播的差异→江淮流域旱涝期东亚地区大气热源汇低频分量南北配置的差异→东亚地区大气热源汇本身的南北分布不同。另一方面,夏季的5~8月期间,高原中南侧有较强的低频热源(热汇)时,可导致其后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少);中国南海的作用则正好相反,南海有较强的低频热源(热汇)时,不仅可导致其后期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多),还可导致其后期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偏少(多)。因此,夏季亚洲季风区热源、热汇季节内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导致我国江淮流域异常的旱涝发生。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