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Chinese Etymology for he
|
Abstract:
中外学者早就注意到,中国河流名称的分布具有区域特征:北方以称"河"为主,南方以称"江"为主,黄河、长江之间则有称"水"的."北河南江"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江、河"词源如何?这一切成了汉藏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罗傑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等学者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假说.他们认为,"江、河"均非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而是分别借自南亚语和蒙古语.桥本万太郎还进一步假设,汉语是南岛语言和阿尔泰语言南北夹击的产物,而"江、河"名称的来源正是在基本词汇方面反映了这一南北推移过程.上述说法在汉藏语言学界似乎已成定谳.然而,这些假设中有关"江、河"词源的部分有违历史事实.梅祖麟和桥本万太郎都声称汉语中的"河"借自于蒙古语,这种假设主要建立在上古汉语中"河"的语音形式gal和蒙古语中"河"的语音形式rool的联系上,以及"河"所呈现的地理分布上.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历史文献以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来自汉语词源的证据,来自蒙古语的反证,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国语>、<庄子>、<楚辞>、<战国策>等)的证明,以及"河"在中国历史地志中的分布以黄河为中心、分别向南和向北两边扩散的史实,证明"河"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它的词源不是蒙古语,至于"河"在别的语言中的相对应的形式,很可能是受汉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另外,区别本民族固有基本词和外来借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语言的固有基本词的命名过程,必定具有某种共同点,并且是在一个完全同词源的系统中形成的;外来借词则不具备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