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Response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to subsurface pipe drainage system in saline-alkali coast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
Abstract:
为探索暗管排水排盐技术在河北滨海盐碱地治理的适用性, 考虑排水方式、暗管埋设关键参数(深度与间距)因素水平下, 在河北省南大港农场布置并开展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 分别为1个明沟排水处理(对照, CK)和4个暗管排水处理(T1、T2、T3、T4, 埋深/间距分别为1.0 m/20 m、1.2 m/30 m、1.4 m/40 m、1.6 m/50 m); 对照处理设CK1、CK2两个重复。通过周年试验与观测, 分析了暗管埋设条件下潜水埋深控制、耕层土壤含盐量变化、暗管最优埋设参数、盐分离子组分变化等。结果表明: (1)暗管排水排盐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具有增强降水淋洗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抑制返盐的能力, 适合潜水埋深较浅的河北滨海盐碱区应用; (2)与明沟排水对照处理比较, 在降水相对集中的雨季, 暗管排水有更好地缓解涝渍灾害作用, 减少70%的涝渍危害; (3)暗管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耕层(0~20 cm)含盐量, 平均降低1.1‰, 棉花种植与出苗盐分耐受关键期可平均降低土壤含盐量1.8‰; (4)从地下水埋深的平均下降速率、平均回升速率、暗管铺设经济成本综合考虑, T2处理(即1.2 m埋深, 30 m间距)为河北滨海盐碱区最优铺设方案; (5)各盐分离子随土壤水运动迁移速率存在差异, 其中以Cl 迁移速率最快, Ca2+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