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patterns on yield and grain-filling of summer maize
|
Abstract:
为进一步明确夏玉米在基肥和拔节期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吐丝肥的增产机理, 于201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布置了田间试验。共设置4种施氮模式: 即模式Ⅰ, 施氮量90 kg·hm-2(播前90 kg·hm-2); 模式Ⅱ, 施氮量190 kg·hm-2(播前150 kg·hm-2+拔节40 kg·hm-2); 模式Ⅲ, 施氮量250 kg·hm-2(播前90 kg·hm-2+拔节160 kg·hm-2); 模式Ⅳ, 施氮量300 kg·hm-2(播前50 kg·hm-2+拔节150 kg·hm-2+吐丝100 kg·hm-2)。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基肥和拔节肥的基础上, 再追施吐丝肥, 与不施吐丝肥的模式相比, 其吐丝后11~20 d、21~30 d、31~40 d内, 每天增加的枯叶数分别减少0.01~0.02片、0.01~0.05片、0.02~0.04片; 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的峰值有所提高, 灌浆中后期SPAD值下降延缓; 模式Ⅳ与模式Ⅲ相比灌浆速率峰值提高8.5%, 籽粒体积得到显著提高。夏玉米吐丝后籽粒的吸氮量显著提高(模式Ⅳ籽粒吸氮峰值分别是模式Ⅰ、Ⅱ、Ⅲ的1.65倍、1.45倍、1.31倍), 氮收获指数增加2.5~13.3个百分点, 穗粒数增加。与穗粒数相比, 吐丝期增施氮肥(模式Ⅳ)对千粒重的促进更显著, 可改善夏玉米产量因子和部分穗部性状, 与模式Ⅰ、Ⅱ、Ⅲ相比, 分别增产200 kg·hm-2、300 kg·hm-2、400 kg·hm-2。夏玉米增施吐丝肥可以延缓吐丝后光合面积下降, 从而为籽粒灌浆提供较多的源, 最终提高粒重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