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岩石学报  2005 

Genesis of mafic enclaves from rapakivi-textured granites in the Qinling and its petrological significance: evidence of elements and Nd, Sr isotopes
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及岩石学意义——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Keywords: Dioritic magmatic enclave,Hybrid magma,Sr and Nd isotope,Geochemistry,Rapakivi texture,Qinling orogenic belt
岩浆包体
,岩浆混合,成分交换,同位素均一化,环斑结构,秦岭造山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秦岭环斑结构花岗岩中的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岩浆包体,SiO2(50%-62%)低,K2O Na2O(7.01%-9.4%) 高,里特曼指数(δ)为5-9,F、过渡性元素和稀土元素富集。包体和寄主岩石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以及活动性组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和同位素特征等显示,寄主岩石和包体之间发生过明显的成分交换,这些成分在二者中大体上趋于平衡。这种特征表明,环斑结构花岗岩岩浆的形成至少与两种岩浆的混合有关。包体的(87Sr/86Sr)i较低(0.70514-0.70624)、εNd(t)值较高(-0.95--3.3)和富过渡性元素的特征揭示,形成包体的原始岩浆为起源于幔源的玄武质岩浆。包体和寄主岩石的关系显示岩浆的混合方式为基性岩浆注入到已经开始结晶的酸性岩浆。这些研究为环斑结构花岗岩是起源于地壳的酸性岩浆和起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形成的混合岩浆结晶的产物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为环斑结构的混合成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