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石学报 2005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n footwall stringer system mineralization of Yongping massive copper deposit, Jiangxi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晦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 和41.2~45.5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Cl~-和SO~2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 、K~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_2)、硫化氢(H_2S)和氮气(N_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